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下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
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在西周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这表明西周宗法制
A.不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B.为分封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C.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
D.确保了贵族特权地位世袭
2.秦代规定,商人在市场交易时,须在官府管理的“市”中进行,交易的商品要明码标价。官府对市场中的度量衡器具进行严格监管,对商品质量也有相应的检查措施。秦代这些商贸规定反映出
A.商业发展受严格控制
B.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C.官府垄断商业经营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3.北魏孝文帝曾下令:往昔官员无俸禄,致吏治腐败,贪贿成风,民生艰难,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推行俸禄之制,使官员有稳定俸银,断其贪腐之念,安百姓之心,以兴大魏之邦。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俸禄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官员收入,提升官员地位
B.杜绝贪污腐败,净化官场风气
C.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统治根基
D.效仿汉族制度,促进民族交融
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富商和农民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受邀为地方代表参与相关决策。宋朝时期,开展的15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有10次充分听取了地方代表的意见。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A.中央集权有所削弱
B.地方自我管理受到重视
C.治水策略发生变化
D.基层民众参与工程决策
5.汉代律文规定,子孙有状告父母、祖父母者,处以流放。明清律规定,对于状告曾外祖父母、妻子,以及妻子的曾祖父母的人,即使确有其事,也需“徒一年半”。这些律文
A.表明宗法观念淡化
B.意在加强对平民的控制
C.凸显法律至上理念
D.体现律条的传承与演变
6.鸦片战争前,对于外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中国有决定应课何税的权力,且这一权力从未受到有关外商政府的干扰。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在此之后,英商绝大部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的税率降低了50%,有的甚至降低了90%。晚清关税的这一变化
A.引发海关管理大混乱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促使贸易逆差被扭转D.使中国经济走向崩溃
7.民国初期,设立文官考试制度,规定考试科目既要有传统的经史之学,又要有西方传入的行政学、经济学等科目;官员财产要公开透明,对于贪污受贿等行为,一经查实,贪污受贿者将被剥夺官职并受到惩处。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有利于建立近代化的文官制度
B.照搬了西方文官选拔管理模式
C.主要目的是消除封建专制统治
D.推动了传统经史之学地位上升
8.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曾刊载一幅宣传画,画面上中国代表在国际会议中坚定地阐述立场,一旁标注着:“独立自主展新颜,清除旧制对外宣,倒向友邦同奋进,国际舞台正义传。”这幅宣传画所反映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
A.旨在打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
B.着重国际发声展现“另起炉灶”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导致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
9.表1所示为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这可用于证明,这一时期中国
表1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
加值/亿元
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
总额/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355.05
1988年
15180.4
1378
5814.0
3865.2
3821.79
1998年
85195.5
6860
34133.9
14816.4
26849.68
2008年
319244.6
24100
131724.0
33428.1
179921.47
2018年
919281.1
66006
301089.3
67558.7
305008.13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编制
A.外贸增长远超内销动力B.工业领衔经济高速发展
C.多行业齐发力共促繁荣D.农业拖慢整体发展步伐
10.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