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高一3+1年级3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为我国古代部分典籍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载。其当代价值是()
出处
记载
《贞观政要·君道》
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稳定国家的政治秩序 B.维系统一多民族的大团结
C.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 D.促进阶级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至当代(中国)。据题干“典籍记载‘存百姓’‘天下为公’‘明明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如民本、选贤、德治)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借鉴(如以人民为中心、德法并治),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政治秩序稳定(如制度或法律),排除A项;多民族大团结需结合民族政策(如区域自治),排除B项;阶级社会和谐发展需结合生产关系(如分配或福利),排除D项。故选C项。
2.某学者在研究近代史时指出,某一时期,虽然新文化运动的总口号还是民主与科学,但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新的因素和新的内容。民主的口号已超出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要求,产生了无产阶级民主的要求。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新文化运动完全摆脱了西化
C.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已经过时 D.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新的因素和新的内容”“产生了无产阶级民主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使新文化运动后期逐渐融入社会主义因素,说明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虽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但仍属西方思潮,且“完全摆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主内涵的更新,而非否定其价值,排除C项;批判儒学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张,不是新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面所示为已经被释译的部分苏美尔文字。据此可知,在苏美尔()
A.神庙是经济文化中心 B.政治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C.造字以词义组合为主 D.祭司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的政治事务和宗教事务是紧密相连的,宗教的统治者也是政府的领导者,政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在苏美尔神庙是经济文化中心,也无法得知祭司地位至高无上,排除A项、D项;仅凭材料中的造字方式不能得出苏美尔造字以词义组合为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B项。
4.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程度较高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还吸收了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可知()
A.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居世界首位 B.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
C.阿拉伯文化兼具包容性与创新性 D.古代欧洲文化比亚洲文化先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西亚)。据题干“阿拉伯人吸收埃及、叙利亚、波斯、希腊、印度文化,创造新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如本土与外来)体现包容性与创新性(如翻译运动、数学改良),C项正确;题干未比较两河流域与其他地区文化成就,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未涉及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排除B项;题干未比较欧洲与亚洲文化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C项。
5.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法律解释权与司法权完全由贵族僧侣掌握操纵,他们得以任意解释法律。于是,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特兰梯留提议编纂成文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这部法典的颁布()
A.引起了平民的极大不满 B.表明保民官的行政权力上升
C.说明了法学家注重立法 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共和国)。根据材料“罗马法律解释权与司法权完全由贵族僧侣掌握操纵,他们得以任意解释法律。于是,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特兰梯留提议编纂成文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结合所学可知,在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的背景下,第一部成文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