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5年高一年级下册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六校联盟2025年4月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
2.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古希腊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B.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C.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则材料反映出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的产物B.确立了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
C.以契约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D.规定封臣的义务是向国王纳贡
4.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此获得基督教会支持。6~7世纪的西欧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这样,法兰克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这表明
A.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一片黑暗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平起平坐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的一切权力
5.马克斯·韦伯在《城市》一文中提到中世纪西欧城市这种“城市共同体”,大多具备如下几个特征(见下表)。这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
“至少得具有”
较强的工商业性格
“还得有的特征”
一
防御设施
二
市场
三
自己的法庭、至少部分自己的法律
四
相关的团体结社形式
五
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
A.城市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城市管理方式的自治化特色
C.城市在封建国家占主体地位D.城市中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
6.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
A.帝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巨大转变B.政教合一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C.受到亚欧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D.垄断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优势
7.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还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B.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C.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D.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8.某学者说:“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人类的贪婪推动了地理大发现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传统商路出现危机
C.自然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外扩张D.新航路的开辟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达·芬奇在《论绘画》中阐述,画家需要了解眼睛对外界景物感知的方式,并开始探究光学现象和视觉特征。他还设想了一些公式和假设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试图发现可以用来制造光学器具的原理。据此可知
A.近代科学推动文艺复兴扩展B.视力运行机制由达·芬奇提出
C.艺术探讨推动科学研究发展D.达·芬奇开创了实验研究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