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doc

发布:2016-05-12约6.8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学习重点 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员自从成立之日起,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 《论新阶段》: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在党内占领导地位 延安整风 (1941-1945年)在全党普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 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确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因此,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具体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这个运用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是直接分析中国社会情况,得出科学的结论。比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社会的理论。得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团结力量、反对对象等。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研究和回答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比如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要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文化所接受,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画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事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历史进程 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两个飞跃和三个理论成果: 三个时期: 幼年时期(1921-1935)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35-195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至今) 两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时代背景:时代主题发生重大改变。由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萌芽期 (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形成期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开辟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及其理论。 (3)成熟期 (土地革命后期与抗战时期) 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4)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时期与建国后)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