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全面总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性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全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庄重地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右图:1989年11月,邓小平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职去了最后一个职务。 第五节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2.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主要内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际结合的理论成果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更加深刻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有这些,都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而且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实现的价值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范畴。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阐述十大关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理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理论武器; 第四、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五、它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六、它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