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 蒸腾作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x
202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202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基于学生已掌握的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植物蒸腾现象,提高学生观察生物现象的细致性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等生物学基础知识,对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抱有好奇心和兴趣,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新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探究问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概念,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蒸腾作用的概念可能理解困难,因为这一过程是微观的,不容易直接观察。此外,实验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控制变量的挑战,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此外,学生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引导他们思考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法,通过讲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片叶子在阳光下蒸腾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为什么会从叶子表面‘出汗’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为学习蒸腾作用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举例说明:以柳树、玉米等植物为例,说明蒸腾作用在不同植物中的表现和作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意义,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差异,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教师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蒸腾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蒸腾现象,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详细内容如下:
1.导入
-激发兴趣:展示植物蒸腾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为什么会从叶子表面‘出汗’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
2.新课呈现
-讲解新知: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因素。
-举例说明:以柳树、玉米等植物为例,说明蒸腾作用在不同植物中的表现和作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意义,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差异,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教师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蒸腾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蒸腾现象,分析影响因素。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能够区分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等其他生理过程的区别。
-学生了解蒸腾作用在不同植物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能够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
2.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