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

发布:2024-05-18约5.8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 6%~8%[1]。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 MCL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

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11;14)

(q13;q32)异常导致Cyclin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

(一)诊断

1.MCL的临床特征:

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Arbor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

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2.组织形态学特征:

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典型的MCL常由形

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免疫表型特征:

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阳性,CD23和CD200[2]阴性或弱阳性,CD43阳性,强表达sIgM或IgD,但CD10、CD11c和BCL6常阴性。我国MCL患者CD23阳性率近50%,高于国外报道,而sIgM阳性率仅50%,低于国外报道[3]。免疫组化染色几乎所有患者均CyclinD1和BCL2阳性(包括少数CD5阴性MCL)。CyclinD1核内强阳性是MCL特异性的免疫标志,少部分患者CyclinD1阴性,但CyclinD2或CyclinD3阳性,SOX11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CyclinD2、CyclinD3在其他B细胞淋巴瘤中也表达,不具有特异性,SOX11在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故其

阳性对MCL具有一定特异性,是CyclinD1/t(11;14)阴性MCL患者的重要诊断性标记[4]。

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染色体t(11;14)(q13;q32)异常导致CCND1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被认为是 MCL 的遗传学基础,见于 95%以上的MCL患者。该遗传学异常导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高表达,引起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导致发病。5%的MCL患者可无t(11;14)异常,但常伴有CyclinD2或CyclinD3过表达[5],55%可伴有CCND2基因重排,主要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发生易位[4]。

80%以上的 MCL 继发其他遗传学异常,包括获得性异常:

3q26(31%~50%)、7p22(16%~34%)和8q24(17%~19%,MYC );

以及缺失性异常:1p21-p22(29%~50%)、6q23-q27(23%~36%)、9p21(10%~36%)、11q22(21%~57%)、13q12-q13(43%~54%)、

13q14-q34(25%~55%)和17p13-pter (22%~45%)[6]。12三体也可见于25%的患者。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3的MCL患者可出现MYC基因获得/扩增和(或)TP53基因缺失[7]。5.诊断与分型:

(1)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B细胞免疫组化CyclinD1核内阳性和(或)t(11;1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