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图形化编程之聪明的角色 1 广播火箭发射》说课稿.docx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形化编程之聪明的角色1广播火箭发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形化编程之聪明的角色1广播火箭发射》》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广播火箭发射的动画。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编程概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广播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动画制作,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探究图形化编程软件中的广播功能,提升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敏感度,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分析编程逻辑,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动手制作火箭发射动画的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为成为未来的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广播功能在图形化编程中的应用,掌握制作火箭发射动画的基本步骤。
难点:编程逻辑的构建和调试,以及动画效果的精细调整。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演示,直观展示广播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其作用。
2.将动画制作分解成若干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3.对于编程逻辑的构建,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形成逻辑。
4.针对动画效果的调整,提供多个案例供学生参考,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参数设置,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5.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并配备辅导老师,及时解答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图形化编程软件(如Scratch)
-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校园内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编程示例代码、学生操作手册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示、个别辅导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的PPT和火箭发射动画的示例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理解广播功能的基本操作。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广播功能在动画制作中有什么作用?”和“如何使用广播功能让火箭发射?”以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监控学生的资料查看和问题回答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观看视频,阅读PPT,尝试理解编程软件中的广播功能。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在编程软件中实践。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中的发现和疑问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广播功能。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火箭发射动画,引发学生对如何制作此类动画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广播功能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制作动画。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火箭发射动画,并讨论如何优化动画效果。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应用广播功能。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动画制作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协作,尝试制作火箭发射动画,并讨论改进方案。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广播功能。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制作一个完整的火箭发射动画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一些有关图形化编程的拓展阅读材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并提供反馈,指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火箭发射动画的制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点难点如广播功能的理解和动画制作技能的掌握,都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拓展的方式得到了有效解决和强化。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后,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图形化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