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分析-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ppt

发布:2017-09-14约8.28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对氯酚的检查——GC 取本品10.0g ,加氢氧化钠试液20ml,振摇提取,分取下层液,用水5ml 振摇洗涤后,留作挥发性物质检查用。上述水洗液并入碱性提取液中,用三氯甲烷振摇洗涤2次,每次5ml,弃去三氯甲烷液,加稀盐酸使成酸性,用三氯甲烷提取2次,每次5ml ,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并加三氯甲烷稀释成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0.0025%对氯酚的三氯甲烷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用2m玻璃色谱柱,以甲基硅橡胶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5%,在柱温160℃测定。含对氯酚不得过0.0025%。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 五、氯贝丁酯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一)直接滴定法 本类药物的游离羧基有较强酸性,因此可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 《中国药典》采用直接滴定法对苯甲酸、丙磺舒、水杨酸、二氟尼柳、双水杨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进行测定。 滴定应该在不断振摇下快速进行,否则会因碱局部浓度过大引起阿司匹林水解,温度控制在0~40℃之间为宜。 本法缺乏专属性,易受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因此不宜用于水杨酸含量较高样品的测定。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二)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利用阿司匹林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其酯键水解,剩余氢氧化钠滴定液用硫酸滴定液返滴定。 碱液在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用酸返滴定时,酸滴定液的消耗将减少,使得测定结果偏高,故需在相同条件下用空白试验校正。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三)两步滴定法 1. 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 因为片剂中除加入了少量的酒石酸或枸橼酸作稳定剂外,制剂工艺中又有可能产生水杨酸与醋酸。因此不能直接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或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而需要首先中和供试品中共存的各种酸(同时中和了阿司匹林的游离羧基),然后再照“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因本法分两步进行,所以称为“两步滴定法”。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三)两步滴定法 2. 氯贝丁酯含量测定 氯贝丁酯具有酯结构,可采用加碱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但在合成过程中易引入酸性杂质,从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因此,为消除供试品中共存酸性杂质的干扰,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伯氨基,用盐酸酸化后可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因此可以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永停法指示终点,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及其制剂的含量。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 苯甲酸钠为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用酸碱滴定液滴定。但在滴定过程中析出的游离苯甲酸微溶于水,使溶液浑浊,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酸性,可形成一定的缓冲体系而使滴定终点pH突跃不够明显,干扰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因此,利用苯甲酸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苯甲酸不断萃取入有机溶剂中,降低苯甲酸在水相中的量,使滴定反应完全,终点易于判断。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三、双相滴定法 (一)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如贝诺酯的测定方法如下: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约含7.5μg·ml-1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40nm处测定吸光度;另取贝诺酯对照品,精密称定,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离子交换-紫外分光光度法 氯贝丁酯在波长226nm处有最大吸收,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但对氯酚等有关杂质亦有吸收,对测定有干扰。由于对氯酚,对氯苯氧异丁酸等显酸性,可发生离解的性质,USP(29)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后,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含量测定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USP(29)采用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胶囊中阿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