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美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一致性与变异性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5-06约1.1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美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一致性与变异性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是当今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最为权威的人格理论之一,它由心理学家Fiske等人于1949年提出。该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五个维度被认为可以较为完整地描述任何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五个维度与各种社会行为、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文化体系,其中教育也有较大差异。在大学教育方面,中美两国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学模式、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表现在学生个性特点上。因此,对比研究中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在“大五”维度上的一致性和变异性,具体问题包括:

1.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布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3.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4.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年级差异?

5.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专业差异?

三、研究方法

1.参与者: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其中中美各选取300名大学生。

2.工具: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大五人格量表”作为问卷工具,该工具包括59个问题,描述被试的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五个维度。

3.过程: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对中美大学生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预期结果

基于现有文献和经验,本研究预期结果如下:

1.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中美大学生在尽责性、宜人性和神经质等方面的差异较大。

2.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宜人性和开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3.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性在外向性、尽责性等方面得分较高,女性在宜人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得分较高。

4.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明显变化,一般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尽责性和宜人性等得分会上升。

5.中美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在专业上存在差异,因为各专业的入学门槛、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不同,导致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也会有所差异。

五、意义和局限性

中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人格特质的影响,有利于推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英语教育专业了解中美大学生的学科需要和英语教学的优化。此研究的局限在于研究对象只是部分大学生群体,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和验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