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育原理+檀传宝+教案文字素材.doc

发布:2023-09-17约3.15万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原理的发展 第一节 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狭义的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 (二)广义的德育 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德育“泛化”的问题 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概念的“泛化”的问题。 德育“泛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的泛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第二,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第三,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德育“泛化”问题的几大弊端 1.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 2.在理论体系上也存有致命的逻辑问题。 3.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无法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的问题。 4.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5.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四)“守一望多”原则 “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1.“守一”意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 2.“望多”的意思有两条: 一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等本身是重要的,所以要“望多”,要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即狭义的德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望多”,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本身。 二、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一)转化理论 在德育过程的理解上,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可一种“转化理论”。所谓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作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二)内化论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三)作者观点 我们认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乃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 综上对德育的定论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本节课后思考 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 2.试评价以下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第二节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一、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会形态的原理,可以在古代与现代的对比中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做出比较切中实质的界定。 (一)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 广义的古代社会应当包括原始社会,但这里的古代社会(狭义概念)则主要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现代社会则是指机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市场经济比较充分发展以后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革命性 二、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 人类的德育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的轨迹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我们做粗线条的描绘,我们也可以说,大体上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教育 我们所谓的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这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二)现代教育 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相对应,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为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所谓德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指十八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 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特征是三条: 第一,学校德育的民主化; 第二,学校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