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全册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上科学 1、病毒
教材简析:
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病毒体积十分微小,人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它们。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病毒的资料,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
2、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由病毒感染的疾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让同学们查看自己的防疫接种本,你从上面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并板书课题。
关于病毒,你们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回答: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它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由病毒引发的疾病
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从你的课前调查中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我们的调查记录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将大家感兴趣的资料挑选出来,以便在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补充。
了解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有关疾病展示课件上的图片:如腮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狂犬病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疾病的外显症状和传播途径。还可补充腮腺炎俗称痄腮、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等知识。
引导学生概括出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被动物咬伤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卫生;锻炼身体;注射疫苗。
活动二:认识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认识病毒。
学生猜想,并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也就是寄生生活。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10万个左右的病毒排列起来才用眼睛勉强看到,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的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第4页的“资料卡”,并总结病毒分为哪三类。
学生汇报:
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同时课件出示这三种病毒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3、小小辩论会:病毒对我们人类百害而无一利吗?
找两组学生,分别代表正方(益处)和反方(危害),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当评委。
师总结:病毒具有两面性。益处:例如我们打的疫苗,就是用人工处理的病毒做的,可以防治疾病。还有的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等。害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疾病。
三、拓展创新
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制作一份有关病毒的剪贴报,宣传有关病毒性疾病预防的知识。 板书设计: 1、病毒
特点:没有细胞结构 寄生
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预防措施: 六上科学 2、细菌
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细菌的特征,让他们正确认识细菌的两面性:一是有害的一面,可以使人患病;二是有利的一面,可以利用细菌制作酸奶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事物2.学生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主要是经过甲烷菌的分解产生了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单细胞
2、 细菌 有利有害
个体微小
六上科学 3、馒头发霉了
教材简析:
教材以“馒头发霉”这一活动为载体,目的是想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世界,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物、衣服等发霉的条件。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