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pdf

发布:2024-11-28约6.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顿生于1732年,于1809年去世,是“三巨头”中寿命最长的,慈祥和蔼的他被人称作“海

顿爸爸”。在音乐创作领域,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一生创作出过一百多部交响曲作品(有

编号的就有104部),同时他还是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缔造者。虽然它并不是三人中成就

最高的,但对音乐发展史而言,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莫扎特,1756年-1791年。在他头上有太多光环,“神童”和“天使”是人们给予他最常用

的两个代名词,而他更是音乐学界所公认的作曲天才。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曲,

最后5-6部被认为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杰作;而他的27首钢琴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则

是后人无法超越的极高境界;莫扎特的歌剧在当时更是具有极高的声望,并广受欢迎。然而

这位音乐天才却在35岁那年因病早逝,即便如此,他所遗留下来的有编号的音乐作品也多

达六百多部。

贝多芬,1770年-1827年,他被誉为“乐圣”。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奋斗以及精

神境界的写照,而他的许多器乐奏鸣曲、协奏曲、序曲、歌剧等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贝多芬是半个古典主义者、半个浪漫主义者,这是不无道理的,他不能算作纯粹的

古典主义者,贝多芬更像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的一个过渡使者,一个音乐风格独特的

大师。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

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

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

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

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

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

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

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

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

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

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

间的对比性。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

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

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

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

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

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

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

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

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

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3、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3.31-1809.5.31]奥地利作曲家。生于乡村,6岁起接受音

乐启蒙教育。8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1758-1766年任伯爵宫廷

乐长。此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1791、1794两次赴英国,指挥管弦乐队并创作乐曲。

在伦敦获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广博浩瀚,遍及声乐、器乐的各个领域。

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

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90年代后,他的创作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富于活力,具有典型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

海顿个人性格纯扑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108首,钢琴协

奏曲、小提琴协奏曲2首、大提琴协奏曲2首、圆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