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临安春雨初霁》.ppt

发布:2023-06-18约2.7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日益见得明白。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在浙江杭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南宋都城)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创作背景: 临安: 点明作诗地点,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 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 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解读题目 临 雨 初 霁 春 安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bó zhāo hánɡ 正音朗读 jì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人世情味 京城临安 短纸 词义 倾斜的行列 草书 烹茶时浮起的乳白色泡沫 烹茶之法 白色的衣服 自主理解这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翻译出来。(如果自己不能翻译出来,可以通过找诗句主语和动词,帮助理解诗句。) 整体感知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的像一层纱,是谁又让我骑马到京城做客,沾染繁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身处小楼中,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时铺开短小的纸张,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用细乳茶做着分茶的游戏。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身上穿的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身着它回到山阴故家。 诗歌探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1.“世味年来薄似纱”使用了什么手法?通过这一手法写出了什么? 比喻 写出了对世态人情淡薄的感叹。 2.结合背景,作者骑马来到京华是干什么? 被起用,觐见皇帝,然后做严州知府。 3.从“谁令,客京华”,可以看出来诗人想去京华吗? 非己愿,不得已。 4.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谁令骑马客京华? 诗人壮志未衰一心北征,收复中原,但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背景补充:诗人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 ,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 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客居京华的懊悔。首联奠定了全诗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 * * 陆游的作品? 导: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 头 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临安 雨 初 霁 春 壹 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贰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叁 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 作者介绍: 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金兵烧杀抢掠,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 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是深刻在南宋文人心上的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 靖康之耻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