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RC】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3).pdf

发布:2023-10-17约6.3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读课堂: 工艺美术 “雕客”创作习得创新实践 教学成果报告 艺读课堂:工艺美术 “雕客”创作习得创新实践 一、成果研究概况 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现有工艺美术企业7000 多家,是莆田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集群。2011年我校雕刻艺术与家 具设计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 目”,随后开展木雕、石雕、玉雕、皮雕、银雕等技艺传承,培育具 有雕刻技艺的工艺美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指出:“要让活 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 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第一单位作为国家非遗 特色院校,先后主持与参与 《“四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 国家、省级课题,延伸传统课堂场域,丰富课堂内涵,构建 “艺读课 堂”,在全国多个院校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1)建构 “艺读模式”教育新理论。在诠释 “艺读模式”和工 艺美术 “雕客”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具有 “工匠精神、琢磨技艺、 大师本领”“雕客”培育新内涵,建构 “创设博艺园、创建工艺坊、 创立徒艺堂”新模式。从概念、内涵、结构、范畴四维度建构 “艺读 课堂”教育新理论。并出版了《职业学校传承手工技艺的“创作习得” 教育模式》等专著和发表系列论文。 (2)实施 “三艺共振”课堂新模式。一是创建博艺园,激发创 作动力。将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理念引入校园,通过“建设艺术景 观、开设艺读讲坛、陈列手工作品、泛在美术智能”培育“雕客”文 化。二是创设工艺坊,培养创作能力。通过 “工坊制度、雕刻大师、 琢磨课程、习得标准”,建构“思、创、作、知”一体的习得新模式; 三是创立徒艺堂,精进创作实力。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和工作站, 形成徒艺堂,深化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 “雕客”教育生态。宝玉石 1 鉴定与加工专业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 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非遗教学特色院校,获得全国职 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3)造就 “大国工匠”孕育新成果。累计培养工艺美术 “雕客” 5324名。已成为轻工 “大国工匠”毕业生林建军的雕刻作品多次获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国家领导人向普京总统介绍其中国木雕作品;毕业生陈玉树作品频展 于米兰世博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巴塞尔艺术展、悉尼双年展、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展会,受邀担纲APEC领导人峰会、 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冬季奥运会等国际顶尖盛会的古典家具设计 师,将中国传统技艺向世界深度传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成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不愿创习。艺术创作氛围不浓,创作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考核 模式僵化,师生创作习得的欲望不强。 2.不能创习。学校缺乏能创作习得的场所和高水平创作能力的师 资,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创作能力不强。 3.不精创习。工匠型教师普遍缺乏,缺乏社会视野,市场敏锐力 不强,制约了学生创作造诣。 三、成果研究过程 1.理论研究阶段 (2009.09-2012.8):2014年立项福建省教育 厅教育科研项目《“四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 “四模 一体”融合育人的理论体系。 2.实践检验阶段 (2012.09-至今):2015年开始探索 “现代学 徒制”和“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福建省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职 2 教集团办学实践,边实践遍推广,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 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 图1 艺读课堂:工艺美术 “雕客”创作习得创新实践 (一)创设博艺馆激发创习动力 图2 创设博艺馆激发创习动力 (1)设计艺读景观:感知艺读 工艺美术实训楼功能分区艺术化,一楼重在 “雕客”实践感知, 设立手作工作坊;二楼重在 “雕客”文化传播,设立手作产品展厅; 三楼重在 “雕客”赋能,设立文创工作室;四楼重在 “雕客”实战, 设立工艺数字媒体产业学院。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