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谷子两系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1-30约2.4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XX/TXXXX—XXXX

谷子两系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谷子杂交种的术语和定义,亲本种生产、杂交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谷子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抗除草剂恢复系为父本的谷子杂交种的种子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3/T1438—2011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DB14/T1151-2015杂交谷子栽培技术规程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23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谷子杂交种

采用谷子雄性不育系和抗除草剂恢复系杂交生产的谷子杂交种。

3.2不育系

具有雄性不育特征且整齐一致的品系,包括高度雄性不育系和光敏雄性不育系。

3.3恢复系

与不育系杂交可使子代(F1)恢复雄性可育特征并具有较强优势的品系。

4杂交种生产

4.1选地

在≥10℃积温2300℃以上、海拔1000-1500m的地区,选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的不重茬地块;制种田与相邻同作物不同品种的花源距离不小于40m,或利用自然障碍物进行自然隔离,或种植玉米隔离带4.2m(60㎝行距种7行,密度6000株/666.7m2以上)进行隔离制种。

等。

4.2整地与施肥

2

DBXX/TXXXX—XXXX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耕25cm以上;春季昼消夜冻时进行顶凌耙耱保墒;播前7~10天浅耕除草、耙耢塌墒,如干旱严重,则需镇压提墒。结合翻耕,每6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约300kg、氮肥(N)约15kg、磷肥(P2O5)约10kg、钾肥约5kg。

4.3播种

4.3.1播期

在≥10℃积温3000℃以上的地区,中晚熟组合在5月15日~5月25日播种;在≥10℃积温2600~3000℃的地区,中晚熟组合在5月5日~5月15日,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早熟组合可适当迟播,使花期错开雨季高峰期。

根据播种到开花所需要的时间和叶龄法确定父母本的播差期,母本开花高峰期比父本早2~3天为宜。

父本采用错期5天的两期播种法延长散粉时间。

4.3.2播量

母本用种量0.2~0.5kg/666.7m2,父本用种量0.1~0.25kg/666.7m2。

4.3.3播种方式

条播、穴播,播种深度3cm~5cm,播后及时镇压。

4.3.4种植方式

父母本种植行数比一般为2:4或2:6(图A.2-3),两行父本行距45cm,便于人工辅助授粉,父母间行距33cm、40cm,母本间26cm;父本花粉量大的可采用父母本行比1:4的宽窄行种植(图A.4),父母本行距40cm,母本间行距26cm。

4.4间苗

4-5叶期间苗、定苗。结合间苗、定苗拔除杂株。

4.5留苗密度

父本株距5cm~6cm,每666.7m2留苗7700~13000株。母本株距7cm~8cm,每666.7m2留苗19000~22500株。

4.6去杂去劣

父母本均要严格去杂去劣,分四次进行。

4.6.1间苗期去杂

间苗时根据株高、叶色及分蘖能力等性状,将杂、劣、病株和可疑株连根拔除。

4.6.2抽穗至花期去杂

开花前根据株型、穗型、苗色等主要性状及时拔除父、母本行中杂株,开花后及时去除母本中的可育株。

3

DBXX/TXXXX—XXXX

4.6.3收获前去杂

收获前拔除母本中的杂穗。

4.6.4脱粒前去杂

脱粒前去除母本中的父本穗、可育穗和其它杂穗。

4.7花期预测和调节

因为干旱或其他原因,影响父母本不能正常出苗的,可采用大、小苗同留或促控的办法,调节花期。拔节后采用解剖植株的方法预测花期,根据父母本未抽出叶片数预测花期是否同步。

当预测花期不遇时,对发育迟的亲本采取早中耕、多中耕、偏水偏肥、根外追肥等措施,促其生长发育;对发育早的亲本采取深中耕断根、适当减少水肥等措施,控制其生长发育。最终达到母本比父本开花早2~3天。

4.8辅助授粉

父本开花后,每天早晨当母本旗叶无露水时,将父本穗向母本穗敲打,直到父本花粉散尽。授粉期一般为12~18天。

4.9病虫害防治

4.9.1病害防治

白发病用甲霜灵与50%克菌丹,按1:1配比混用,以种子重量的0.5%的药量拌种,种衣剂可与甲霜灵、克菌丹混合同时包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