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差异性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 2、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的差异性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一)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列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规律? (四)非地带性差异(地方性分异规律) *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植被 土壤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图5.7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陆地自然带有哪些特征? (1)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多以地表植被来命名 (2)各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 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39页2.16图 (3)自然带与气候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自然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假如我们从新加坡到北极去旅游会看到什么景观呢? A C D A B C D E E 纬度位置—热量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苔原带 ?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 最典型的地区:非洲沿20°E经线从赤道自南向北变化 自然带延伸方向 分布地区 自然带更替方向 根本因素 形成基础 概念 内容 项目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以热量为基础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使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南北方向,既纬度更替 东西方向,即纬线延伸 最典型的地区:非洲沿20°E经线从赤道自南向北变化 低纬横穿整个大陆的是 带 高纬横穿整个大陆的是 带和 带 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各有自己独特的组合: 大陆东岸 带 带 带 大陆西岸 带 带 大陆内部 带 带 结合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雨林 针叶林 苔原 针阔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 亚热带和温带荒漠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从英国往新疆的过程中又会看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呢?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延伸方向 分布地区 自然带更替方向 景观变化 根本因素 形成基础 概念 内容 项目 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水分的变化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沿海----内陆)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从沿海到内陆更替,既经度更替 南北方向延伸,即经线延伸 亚欧大陆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 5500m 4000m 3000m 2500m 500m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冰雪带 高山草甸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这种因素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地域分异在哪里变现的最明显?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中低纬的高山地区 垂直规律的形成: 成因: 典型地区: 1、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3、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分布特征 4、同一座山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垂直带谱也不同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域分异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特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形成基础 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山地垂直 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 垂直自然带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