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案:肖像和姓名中权利.doc

发布:2017-11-21约3.5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名称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科  目 政治 年 级 7 班 级 执教教师 武丽云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较差,观念模糊,不自觉地侵犯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事情以及自身权利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部分学生更是出于好奇,好玩,不懂得尊重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在网络上冒用他人姓名;或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履见不鲜,因此,很有必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人的两大外在标志,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权与肖像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的肖像和姓名权利的义务。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内容,我选择了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做为本课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课堂调整 第一个环节:回顾旧知导新课 教师:通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我们接触到了“人格尊严权”,知道它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人格尊严权中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板书: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大课堂 多媒体展示一组名人的肖像图片(邓小平、鲁 迅、比尔·盖茨、袁隆平、李 咏、章子怡),请学生快速的说出他们的名字,请欣赏: 然后设问:为什么能迅速的判断出他们是谁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曾在电视上或杂志中见过他们,记住了他们的容貌特征等等 教师归纳并出示: 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 ——肖像和姓名 新闻链接: 2013年3月,一则关于“医院擅用照片,马苏获赔10万”的新闻见诸报端。报道称:上海伊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擅用女演员马苏的照片进行整形美容宣传,北京朝阳区法院判决上海伊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侵犯了马苏的肖像权,并赔偿马苏经济损失费8万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我们先来了解肖像权,同时板书 一、我有肖像权(板书) 接着设问:1 什么是肖像?制作方法有哪些? 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很容易答出: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其近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肖像的作用 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通过活动,我们认识到肖像和姓名是一个人的两大外在标志,以此区别于他人,那在肖像和姓名中都有哪些权利呢? 展示教材p41的三幅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学生回答:肖像权. 教师提问:那什么是肖像权?肖像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出示: 3 肖像权的基本含义: 所谓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4 肖像权的基本内容 肖像制作权 肖像权 肖像使用权 肖像支配权 肖像获酬权 注意: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教师出示图片:“看‘我’变、变、变”(两幅小男孩的对比图片)并提出问题:看到这两幅图片后,你有何想法? 学生回答:侵犯了该小孩的肖像权。 教师:请你说明侵犯公民肖像权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结合教材p41的第二段正文回答。 教师出示:5 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制作广告、杂志封面、挂历等)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教师出示图片: 习近平出访俄罗斯、行人翻越护栏、公交车上,年轻女孩不让座、太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所发的悬赏通告。 提出问题:上述图片中人物的肖像权受到侵害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同样都未经本人同意却使用了公民的肖像。在前面马苏案例中,很明显构成了侵权。而这几个图片中,你们却又说为构成侵权,为什么?小组讨论:哪些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不会构成侵权?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以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可以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 a 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肖像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 b 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c 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