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1准备课1.1数一数说课稿新人教版.docx
Page1
数一数
教材分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化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化,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经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简洁疲惫,有意留意的时间比较短,视察实力有限,表达实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验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留意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似乎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视察发觉,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晰,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育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建精彩的数学素养的起先。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状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沟通。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渗透思想品德教化。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白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教法和学法
很明显,在教法和学法上要留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才智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视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详细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留意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同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谈话沟通,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沟通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起先,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敬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起先,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光明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很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学问,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限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学问。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学问,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事,会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的数学书上有很多好玩的嬉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奇妙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们情愿学好数学吗?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沟通、探讨,就会发觉数学是多么的生动好玩!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事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开心呀!
2、层层推动,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分三个层次进行)从1数到10,试试看。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集体沟通: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视察爱好看书第2——3页彩图。老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这是一个富有的乡村小学。今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高兴奋兴地上学来了。同学们细致视察,你发觉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接下来全班沟通,留意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示学生:还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老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数目从大到小的依次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回答后,老师刚好指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留意渗透思想品德教化,如: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刚好对学生进行酷爱科学的教化。
③认读1——10各数。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比照教材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读一读这些数。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实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嬉戏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嬉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育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情、开心。学生的学习爱好高涨,使学问在好玩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