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件】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四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地综合性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专业应用和学习后继专业课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本课程的内容分机构的组成与分析、常用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械零件设计的计算基础及通用零件的选择与设计。主要任务是:
1.研究常用机构及零件的受力分析;
2.培养机构的选型与综合能力;
3.培养零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能力;
4.培养零件和简易机械的测绘与设计能力;
5.了解现代设计方法的一些基本原理;
6.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HYPERLINK /C133/Course/Content/N7/Content.htm \l top#top 5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悉机械的基本规律和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应用机构的能力。
2.掌握一般机构的强度(疲劳)、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通用零件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能正确分析一般机械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并具有初步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
5.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6.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初步认识。
HYPERLINK /C133/Course/Content/N7/Content.htm \l top#top 5
※课程内容
绪 论
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各种力学模型的概念)。
2.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3.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机构的组成与分析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2)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3)机构运动简图。
(4)运动链自由度及确定成为机构的条件。
(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机构运动分析基础
(1)点的运动。运动学基本概念,用矢径法、直角坐标系法、弧坐标法、自然坐标法表示点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
(2)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
(3)点的合成运动。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
(4)刚体平面运动。构件平面运动的简化,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加速度。
3.机构静力分析
(1)刚体静力学。
(2)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力偶理论,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机构的静力分析,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3)机械中空间力系分析。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平行力系的中心和重心,空间力系的平面解法。
4.摩擦与机械效率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自锁、运动副及机械中的摩擦;滚动摩擦的概念;机械效率。
5.机械动力学基础
(1)动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
(2)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守恒定理,质点与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
(3)动量矩定理与转动惯量,质点与质点系动量矩定理。
(4)动能定理,功率和功率方程。
6.机械动力学问题
(1)惯性力,机构惯性力系的简化,达朗伯原理,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2)刚性转子的平衡问题。机械平衡的目的,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3)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其调节。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与调节,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与调节。
(二)常用机构的运动设计
1.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2)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3)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
(4)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图解法、实验法、解析法。
2.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2)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改进型运动规律。
(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压力角的确定与校核,基圆半径,诺谟图。
(4)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5)用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3.间歇运动机构
(1)棘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应用、主要参数和设计要点。
(2)槽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运动特点、设计要点和应用。
(3)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特点、应用
(4)凸轮式间隙运动机构的特点、应用。
(三)机械零件设计的计算基础
1.轴向拉伸与压缩
(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截面法、轴力、轴力图。
(3)斜截面上的应力。
(4)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5)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6)拉(压)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