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单元整合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知识网络 试题回放 核心观点 知识网络 试题回放 核心观点 试题回放 核心观点 知识网络 -*- 单 元 整 合 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时空再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初创了各项民主制度,法制建设也开始起步。十年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了严重冲击,出现了曲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项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恢复,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2.核心知识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①法制建设起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为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该制度的初步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它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继续存在,其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100多个自治县,保证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十年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56~1976年): 这一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就取得的成就来看,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发生后,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秩序混乱,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无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受重大损失。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①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民主政治深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民主制度都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基层扩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一国两制”方针 1.时空再现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先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缓和。近年来,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核心知识 (1)提出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局势逐渐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中国改革开放也需要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2)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3)实施:“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了港澳问题,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同时,这一构想也促进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 (4)意义: ①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新模式,也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创举。 ②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也必将有利于保持整个中国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学说上的传统观念。 ④丰富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内涵。 试题回放 1.(2015安徽文综)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从材料信息看,“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并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拥护,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它”是指《共同纲领》,故选C项。易错选A项,《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签署的,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关。B、D两项都是毛泽东的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主张,排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