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与粘贴图形——除夕习俗》 教学设计.docx
《复制与粘贴图形——除夕习俗》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复制”和“粘贴”、“旋转/翻转”和“重新调整大小”命令的使用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旋转/翻转”工具为房间挂灯笼,掌握利用“重新调整大小”工具为窗外添加五彩缤纷的烟花。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除夕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在烟花满天中迎新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小视频,并请大家看完后回答,除夕当天有哪些习俗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除夕当天的这些习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除夕习俗。
设计意图:播放《除夕习俗》微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保持足够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积极探究,掌握新知
(1)趣谈欢度除夕方式
师: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你们是如何欢度除夕的?
学生填写学习单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欢度除夕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喜庆的大红“福”字寓意吉祥如意,如何将“福”字贴到大门上?
生:复制——粘贴。
任务一:牛刀小试。
请一位同学上台尝试体验贴福字。
演示操作:选择工具—在“福”字左上方拖动矩形选区—复制—粘贴—移动到门上(如图1)。
师:“福”字周围有白色的背景,影响美观,如何去掉呢?大家可以尝试勾选“透明选择”工具。
学生自主完成贴福字任务。
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困惑:利用矩形选择工具,红烧肉并没有全部被选中?其他学生上台帮忙解决困惑,小锦囊就是“自由图形选择”工具(如图2)。
教师归纳总结遇到不规则图形的选择方法。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上台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与发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
(3)旋转/翻转——挂灯笼
师: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圆圆的大红灯笼寓意团圆美满,为节日营造喜庆的氛围。除夕夜,为我们的小屋挂上大红灯笼吧!
任务二:得心应手。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学习,利用“旋转”工具给房间挂上灯笼,看看哪个小组最快为房间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尝试操作,说说自己的做法。
步骤1:运用已知,复制灯笼。师生分析:灯笼现在是一个方向呈现的,灯笼如何成对出现?
步骤2:改变方向,初试翻转。教师揭秘:在“画图”程序中,有一个命令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灯笼的方向,它就是“图像”菜单下“旋转”命令中的“水平翻转”,可以改变灯笼的方向(如图3)。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二,并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评价。
拓展:旋转除了水平翻转,还有垂直翻转,它可以制作出倒影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旋转中的向左或向右旋转90度,制作一个漂亮的风车等。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小组成员通过团结协作,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交流问题,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协作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重新调整大小——放烟花
师:燃放爆竹烟花应该是除夕当天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燃放爆竹烟花来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吉利。如何制作出五彩缤纷的烟花效果呢?
任务三:大显神通。
学生观看《放烟花》微视频,结合学习单中的放烟花,通过自主学习微视频中的讲解过程自主尝试具体的操作,并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在“重新调整大小”的对话框中,水平和垂直都设为80,是把烟花的大小缩小到原图的80%(如图4)。倾斜(角度)中的水平与垂直设置的参数不同,它倾斜的角度也会不同,需反复尝试操作。为了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效果,需要多放几个烟花。调整每个烟花的大小与倾斜角度,最后利用油漆桶喷上不同的颜色,呈现五彩缤纷的效果。(鼓励学生操作,提示使用“撤销”修改不满意的操作)
设计意图:放烟花是本节课的难点,利用“调整图形大小”工具和油漆桶工具制作成五彩缤纷的烟花效果,在这个环节使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视频的播放进度进行反复学习,轻松突破重难点,让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3.知识迁移,创新设计
4.作品赏析,拓展延伸
优作欣赏:小组推荐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分享创作思路与技巧,教师适时点评。
互助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还有哪里可以修改和完善?
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单上进行自我评价。
5.总结与收获
師:运用今天学习的工具,我们还可以设计许许多多的创意图形,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积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爱祖国、勤动脑、会设计、能创新的信息社会小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今天的所学进行知识的内化与提升,同时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