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缩脲法测定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修订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双缩脲法(皮尼克法)测定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法: 定氮法 :灵敏度0.2~1.0mg;凯氏定氮法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双缩脲法(Biuret法) :灵敏度1~2mg;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Folin -酚试剂法(Lowry法):灵敏度50~100μg;灵敏度高,较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较双缩脲法灵敏100倍左右。但此法要费较长时间,进行测定时,加Folin 氏试剂时要快速,防止该试剂被破坏。 紫外吸收法:灵敏度5μg;简单、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准确度较差; 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法)灵敏度1~5μg 。迅速、敏感,干扰物质少。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双缩脲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2.通过实验学会制作标准曲线。 二、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红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紫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即: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在540nm处比色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ml。 三、操作方法 20/6 16/6 12/6 8/6 4/6 0 浓度(mg/ml) 0 A540 混匀,放置30分钟 4 4 4 4 4 4 双缩脲试剂(ml) 0 0.4 0.8 1.2 1.6 2 蒸馏水(ml) 2 1.6 1.2 0.8 0.4 0 酪蛋白(ml) 6 5 4 3 2 1 管号 混匀,放置30分钟后,在540nm处以1号调0,测定各管吸光度(重复三次) ,以吸光度(OD)为纵坐标,酪蛋白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标准曲线的制作:酪蛋白:10mg/ml。 1.0.2g小麦面粉+0.5ml四氯化碳+25ml双缩脲试剂于干洁锥形瓶中; 2.振摇10分钟,使之充分混匀、反应,然后于实验台上静置30分钟; 3.离心,3800rPm,离心15分钟; 4.取上清比色:OD 540 nm=?;(在用滴管取上清时要轻、缓,避免沉淀物上浮。对照管是以介质溶液调零,即去除样品后的溶剂,在这里为0.5ml四氯化碳+25ml双缩脲试剂。) 五、计算 面粉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C ×25.5 200 ×100 C:OD值所对应的蛋白质浓度 四、样品处理 注意事项: (1)移液管:量程相近、液面相切; 台式天平:配平、左物右码; 台式离心机:配平、对称、缓慢启动; 分光光度计:预热、波长、比色池个数设定、校零、测定; (2)本实验方法测定范围1~10mg蛋白质/ml。 (3)标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应使用同一台分光光度计。 (4)显色后30min内比色测定。30min后,有雾状沉淀发生,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时间应尽可能一致。 (5)有大量脂肪性物质同时存在时,会产生混浊的反应混合物,这时可用乙醇或石油醚使溶液澄清后离心,取上清液再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大于760 nm的红外光区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400~760 nm的可见光区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范围为200~400 nm的紫外光区 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无论哪一类分光光度计都包括5个基本部件: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测量仪表。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次序如图所示: 比色池盖 操作面板 显示屏 比色池 比色杯架 电源开关 T6新悦-可见分光光度计 T6新悦-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面板 T6新悦-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操作指南: 一、开机自检:打开仪器主机电源,仪器开始初始化;约3分钟时间初始化完成。 SELF - 1 busy... PASS SELF - 5 busy... PASS 初始化完成后,仪器进入主菜单界面。 Au - 0.001 660.8nm 吸光度测量模式 当前波长显示 吸光度显示 二、设置测量波长:在上图状态按 GOTOλ键 ,设置所测量的波长,如下图。例如需要在680nm测量,输入680后按 ENTER 确认。 _ 660.0nm 当前工作波长 波长输入提示光标 三、设置样品池个数:按 键,进入系统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SHIFT RETURN 6 SH 设置状态 钨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