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4_T 0032-2023 肉鸡禽腺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docx
ICS65.020.30CCSB41
DB3704
枣庄市地方标准
DB3704/T0032—2023
肉鸡禽腺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3-09-06发布2023-10-06实施
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704/T00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枣庄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滕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枣庄市台儿庄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枣庄市畜牧渔业事业发展中心、枣庄市市中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滕州市春雨农牧有限公司、滕州市慧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滕州合易食品有限公司、枣庄双源养殖有限公司、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维、岳庆磊、刘兵、宋秀梅、陈萍、王卉、马珍驰、李继庆、王会、李明贵、李玉征、李建侠、徐宜刚、魏永昌、孔令华、杨舰、葛斌、孙卓敬。
II
DB3704/T0032—2023
引言
腺病毒是家禽和野禽中常见的传染性病原体,也是哺乳动物和鱼类的传染性病原体,它最早发现于1953年,因此类病毒倾向于感染上皮细胞而被命名为腺病毒。该病毒共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禽腺病毒属、腺胸腺病毒属、唾液腺病毒属四个属,禽腺病毒是禽腺病毒属的成员,可引起许多对家禽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的疾病。根据禽腺病毒的群特异性抗原可分成3个群,其中Ⅰ群禽腺病毒包括大部分从鸡、火鸡、鹅等禽类分离到的腺病毒,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大理石脾病毒和鸡脾肿大病毒,这些病毒具有可与Ⅰ群相区别的群特异性抗原,能够引起禽类明显的疾病。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有关的病毒及来自鸭的相关病毒,具有与Ⅰ群部分相同的共同抗原。
依据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图谱和核酸序列等分子生物学标准,目前Ⅰ群已鉴定了5个禽腺病毒种,其名称用字母A-E表示,其中从鸡群中分离的Ⅰ群禽腺病毒共12个血清型。当鸡的健康受到损害时,腺病毒可作为条件性致病原而快速感染致病。例如禽腺病毒血清4型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血清1型特别偏好在肝细胞上生长,且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即包涵体肝炎。
1
DB3704/T0032—2023
肉鸡禽腺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鸡禽腺病毒病的术语和定义、诊断、预防和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疫控机构、肉鸡养殖场、种鸡场、孵化场、动物诊疗等单位及从业人员对肉鸡禽腺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1566
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建设规范
NY/T1948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
NY/T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NY/T4027
I群禽腺病毒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肉鸡禽腺病毒病broilerfowladenovirusofdisease
由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肉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肌胃糜烂及呼吸道病变的一类病毒性疾病。
4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等实验室检测。
4.1流行病学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各年龄段肉鸡均易感,发病的严重性与感染病毒毒株毒力、剂量及肉鸡日龄有关;该病与禽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混感时,病情加重;本病以垂直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水平传播,水平传播又以机械传播为主要方式,鸡粪为最主要的传染源;该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24h~48h。
4.2临床症状
4.2.1包涵体肝炎
2
DB3704/T0032—2023
病鸡精神萎靡、呈蹲伏势,羽毛蓬乱,冠处苍白,一般3天后突然出现死亡,死亡率可达10%以上。
4.2.2心包积液综合征
病鸡群在4周~5周龄时出现5天~9天的死亡高峰,死亡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