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堂课的前前后后.doc

发布:2020-02-24约7.5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堂课的前前后后 ——我教《孔子游春》 江苏省句容市教师进修学校 巫新秋 邮编:212400 联系电话:0511-2793205 摘要:教师的目光有多远,在课堂里就会走多远。一位研究孔子及《论语》的小学语文老师,带着一种情感的冲动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孔子游春》,走进了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出了一堂有争议的课。“争议”必定能拓宽执教者与听课者思考的空间。从《孔子游春》教案设计的由来、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以及上课后的三点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出笔者在探索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对民族文化深深敬重的情怀。 关键词:《孔子游春》;教案设计;由来;说明;体会 1.二十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2.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看到这里,作为孔圣人的弟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但同时心里又升起一份责任,那就是保护这份遗产、传承孔子的思想。 ——题记 2006年4月21日,在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上,我上了一节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的课:苏教版6年级的《孔子游春》。赞同的是这堂课有文化的含量、老师的文化底蕴深,他们惊讶原来文字背后竟有这许多的东西。他们反对的是我不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拓展得太深了一些。(其实,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小学语文老师,有12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历,有10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实践经历。尽管我在培训部门工作,但我始终给自己的定位是:小学语文教师。)请问,小学语文课要不要“深度”?“思想”与“技术”谁更重要?是我的理解出了问题,还是他们没有看到文字背后这许多的东西?“我的课堂我作主”,为什么评委不接受我?我困惑。谨把我的思考过程呈现给大家,诚恳地盼着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关于教案设计的由来。 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尽管其中夹杂着不少的糟粕和消极的东西,然而,它确确实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最巨大的作用,乃至今日,还仍然在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地发生着作用。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被称为“文明古国”,多与孔子的思想分不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也多与孔子的思想相联系。中华民族宽厚宏廓的伟大气派和扶颠持危、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道德风范,以及今天我们所论及的“八荣八耻”,可以说很多是渊源于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思想,不光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孔子思想还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思想的一个因素。 因为要寻“根”,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敬重,我读起了《论语》。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我切合实际,把《论语》中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有用的语录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并于2006年2月17日向全校教师作了《聆听孔子》的专题汇报。该专题汇报得到江苏省教科院中文系专门从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二十余年的姚曼波教授的充分肯定。姚教授在指出该项研究成果选材精,方法科学,理解深刻、准确,条理清楚外,首先指出的是“选题有意义”。她说,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还没有哪一位老师把《论语》作为一个专题这样的进行归类与研究的。 于是,我想通过这个支点,引导身边的人去读《论语》,尤其是想引导小学生去诵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于学习等浅显而又与他们生活紧密相联的一些经典片段。一堂《聆听孔子》的经典诵读课在心中酝酿成熟。但“江苏省第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要求一定要在教科书中选课文,不许自带内容。这样,《孔子游春》就成了我的首选。 当首次看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上《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题目时,我怦然心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题目知道这是写孔子的文章。于是迫不急待地读完这篇课文。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这篇课文是用适合儿童的叙事的叙述方式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向我们的孩子传递了孔子“仁”的思想。从行文中能看到《论语·先进第十一》第26章和《论语·公冶长第五》第26章的影子。 《论语·先进第十一》第26章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26章如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