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经济学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
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引导全体本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有财经特色的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认定范围及内容
(一)第二课堂的范围包括以下六方面: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2、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完成教学实践和实习任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的社会工作。
6、技能培训及其它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二)第二课堂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国际、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2. 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3. 各学院(系)、班组织的各项活动或项目。
具体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为:
1. 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
2. 学校立项的本科生科研课题研究;
3. 校级及以上各类文体竞赛和艺术活动;
4. 学校各类科技、学术活动和文化节(周);
5. 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
6. 论文、征文和其他作品;
7. 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
8、学院根据本单位人才培养需要认为学生必须参加的其他形式活动。
二、学分修读规定与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4个第二课堂学分后方能毕业。
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根据第二课堂认定范围的6方面, 合理选择地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完成至少3个方面的内容,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为必修,且不得低于每学期限制所修学最低分课时数30%。
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
第1-6学期每学期须完成综合0.5学分,前三学年共完成3学分,另外1学分用于完成科研、社会实践或创新活动。
学年第一学年1学分第二学年1学分第三学年1学分本科学习期间学期第一
学期第二
学期第三
学期第四
学期第五
学期第六
学期应修学分综合0.5学分综合0.5学分综合0.5学分综合0.5学分综合0.5学分综合0.5学分科研、社会实践或创新活动
1学分注:第二课堂学分分配方案主要是与学校评优秀、评奖方案配套,学生每学期须完成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如未完成,则不能参与当年各类评优评奖;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多完成学分不限,即每学期学分设下限不设上限。
三、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组织管理
1.第二课堂按内容分类进行课时学分量化,按照每30课时计1学分计算,第二课堂共120课时;各学院也可根据本单位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对学分折算课时数进行调整,但不能低于30课时计1学分的标准。
2.各学院根据学院实际,成立以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各班级辅导员、学生代表为主体的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以学生班委干部、同学代表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及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
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负责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凡涉及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 ,由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进行认定;各类班级活动,经报批同意的各类学生自发活动在学院指导下,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认定。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进行仲裁。
3.各学院根据本办法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学生中公布和学校备案后方可实施。学院根据第二课堂活动类别、层次、规模、效果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按照学院实施细则审核认定其分值。
4.学生凭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向所在班级申报、由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小组、学院审核后认定其分值并公示,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仲裁小组提出仲裁。
5.教务处、学工部、团委按照各单位备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各单位第二课堂各项活动学生认定进行监督和检查。
6.本暂行办法从2010年2月起开始试行, 2006级本科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7、本办法由教务处、学工部、团委负责解释。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
为具体组织实施《西南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