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财政学公共企业及国有企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公共企业与国有企业 本章结构 1、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 2、政府与公共企业间的财政关系 3、公共企业的绩效及其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问题 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s)的定义 公共企业,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一般指政府拥有的,即国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经济实体。 如果国有企业活动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就是公共企业;但如果国有企业以追求市场营利为直接的和首要的目的,它就不是公共企业 公共企业的特点 公共性——非市场盈利性 区别于私人企业 企业性——生产经营性 区别于政府部门 1.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 1.1 公共企业存在的一般原因(中西公共企业产生产生的起点不同): 在西方国家,公共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 对我国来说,公共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 总的说来,公共企业存在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在各个国家中的重要程度既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其历史、政治因素及经济思想、经济体制有关。 1.2 公共企业存在的具体原因 P253 回顾第二章市场失效的内容与表现 1、提供公共产品 2、控制自然垄断企业 3、促进战略性产业——正外溢性 4、挽救亏损企业——负外溢性、稳定 5、控制金融机构——负外溢性、信息不对称 6、增加财政收入——专卖制度 7、其他原因 另参见P255 主要工业国国有化程度 2、政府与公共企业间的财政关系 公共企业是公共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财政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2.1 政府对公共企业的投入(P256) 直接投资 贷款 补贴 政策性亏损补贴 非政策性亏损补贴 其他优惠政策——主要土地、担保、政府采购 2.2 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的收入P257 税收收入 与私人企业一样,公共企业负有纳税义务 利息和股息 由于政府对公共企业投资的特殊性,通常这两类收入相对于同类私人投资的收益要低。 利润 直接以利润分成的形式将公共企业利润上缴国库的做法不多,但有些国家要求公共企业将部分利润交由专门机构统筹运用。 2.3 公共企业赤字与政府财政 政府从公共企业获得的净收益指的是政府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与从公共企业取得的收入之差额。如果该数额为负值,则称为净赤字。 公共企业赤字问题的原因 政府对公共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促使企业资本形成。 公共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很低。 公共企业赤字直接影响到财政收支的平衡 政府主要有三种选择:一是提高税收,二是发行公债,三是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 附:新闻资料——我国国企近年来的高盈利 附:新闻资料——国有企业红利征收有望明年恢复 附:国企近年来的高盈利 1998年全国国企实现利润仅为213.7亿元 1999年猛增到1145.8亿元, 2002年3786.3亿元 2003年4769.4亿元、 2004年7368.8亿元、 2005年9047.2亿元、 2006年超过9600亿元 国有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与国企大多属于各种形式的垄断行业,享有诸多资源要素的垄断权不无关系 3、公共企业的绩效及其改革 3.1 公共企业的绩效问题 公共企业无能论观点(P258) (1)公共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压力 (2)公共企业缺乏激励机制 (3)预算上的软约束: 使公共企业往往受到政府保护 这种观点正确吗?正确认识公共企业的作用 P259 评价:总体来说却是片面和似是而非的。这一观点既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也缺乏充分的经验支持 公共企业存在的起因在于市场失效。追求的是社会利益目标,这本身就不能采用市场收益率来考核与评判 西方国家对公共企业效率的经验研究,也无法充分证实公共企业的绩效必然劣于私营企业。 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之不可比 政府管制 非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3.2 中国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问题(P260) 中国国有企业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企业的区别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 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双元财政论) (1)国有企业与公共企业 公共企业的活动范围一般被严格地限定在市场失效领域,其经营目标也被严格地限定为非市场营利性。 与西方国家中的公共企业不同,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仅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而且活动于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有效领域。与西方国家相区别,中国目前的国有企业是由非营利性的公共企业和营利性的国有企业所共同组成的。 我国国企现状主要可以归结为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影响 附:中国国有企业的前世今生 中国为什么走上计划经济+公有制的道路 执政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强国之路)(P261) 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与建设成绩 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积累(储蓄)与消费关系 新中国前三十年留下了什么?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