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免疫学【崔羽】6 CD和AM -immuno.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题 概念: 细胞表面标志 白细胞分化抗原 黏附分子 参与细胞凋亡的CD分子及主要作用 各类黏附分子的结构特征、配体、功能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第六章CD分子和黏附分子 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及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是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功能分子,包括抗原、受体或其他分子,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surface marker)。 第一节 CD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膜分子,是在细胞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不同实验室所鉴定、具有明确编码基因及表达细胞种类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用CD加阿拉伯数字统一命名,称CD分子。 CD分子的概念及命名 免疫相关CD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 提供T/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 提供T/B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参与免疫细胞的效应 介导细胞凋亡 介导免疫细胞其他效应 —— Ig Fc受体 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 凋亡相关CD分子 Fas:CD95,可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胞质区含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DD) Fas配体(FasL):CD178,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也可脱落至细胞外,成为可溶性分子。 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结合,可诱导Fas阳性细胞凋亡,这是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的重要机制之一。 FADD: Fas 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含死亡结构域的相关Fas蛋白 Caspase:半胱氨酸在酶的活性中心,其底物分解作用位点都在天冬氨酸羧基端肽键的一类蛋白酶 (凋亡蛋白酶相关因子) (活化内切酶,切断DNA) (死亡效应域)DED (死亡结构域) (含死亡结构域的Fas相关蛋白) (半胱天冬蛋白酶)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FcγR CD64:FcγRI,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IgG高亲和力受体。介导ADCC、IC清除、调理吞噬和促进吞噬细胞分泌IL-1、IL-6和TNF-α等介质。 CD32:FcγRII,分布广泛,IgG低亲和力受体。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氧化性爆发。FcγRII-B介导免疫抑制。 CD16:FcγRIII,IgG低亲和力受体,主要结合IgG1、IgG3。促吞噬和ADCC作用。 FcαR CD89:FcαR,分布于外周血或黏膜组织中的绝大部分吞噬细胞,某些T、B细胞。介导吞噬细胞的吞噬、释放炎症介质以及发挥ADCC。 FcεR FcεRI:IgE高亲和力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 CD23:FcεRII,可形成sCD23,表达于B细胞和单核细胞,IgE低亲和力受体。膜CD23结合IgE或IgE复合物后,可抑制B细胞合成IgE;而sCD23与B细胞表面CD21结合,可促进IgE合成。 第二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AM):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信号转导以及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移动等,是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凝血、创伤愈合以及肿瘤转移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黏附分子与CD分子是以不同角度对细胞表面分子的命名。 黏附分子共同特点 结合可逆,非高度特异性 无多态性 一种细胞表达多种黏附分子, 一种黏附分子表达于多种细胞 同一黏附分子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同一生物学功能由不同黏附分子介导 多对黏附分子受体/配体协同作用 一、整合素家族 分子结构:由α亚单位和β亚单位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 配体: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作用:介导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合体,参与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吞噬与炎症形成。 二、选择素家族 P-选择素:表达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起始黏附 E-选择素: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 介导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静止的CD4 + 记忆性T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起始黏附 作为皮肤血管地址素,介导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特异性归巢 L-选择素:表达于某些淋巴细胞亚群表面 介导淋巴细胞与活化内皮细胞的起始黏附 作为特异性归巢受体,介导某些淋巴细胞亚群归巢于外周淋巴器官的特定部位 选择素配体:细胞膜上的寡糖基团(SLex) 三、黏蛋白样家族 一组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糖蛋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