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教学(体育)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讨论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体育)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讨论稿)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体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 (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分析(2 学分)
2、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体育专业技能方法(2学分)(可选择不同专业方向)
4、体育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可自行确定所应包含内容和名称)
(三)专业选修课 (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5、体育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6、体育(体育与健康)测量与评价(2学分)
7、学校体育研究(2学分)
8、人体运动机能发展与评价(2学分)
9、体育科研方法(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
位
基
础
课
程 外语 34学时 1 2学分 12学分 政治理论 34学时 1 2学分 教育学原理 34学时 1 2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 34学时 2学分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34学时 2学分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学时 2学分 专
业
必
修
课 体育课程与教 10学分 体育教材 3学分 体育专业技能方法 34学时 1 2学分 体 任选课程 运动竞赛学 34学时 2学分 6学分 项群训练理论 34学时 2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34学时 2学分 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 34学时 2学分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34学时 2学分 中外教育简史 34学时 2学分 体育学习理论与方法 34学时 2学分 体育(体育与健康)测量与评价 34学时 2学分 体育科研方法 34学时 2学分 教学实践课 教学实践 第3-4学期 8学分 8学分
附件:专业必修课课程说明
(一)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分析
《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标准与结构,培养对教材的理解、应用与分析能力。主要内容有: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标准、教材编制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各主要教材的特性与功能分析等。课程要求:结合体育与体育教学实例,解读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联系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以及对体育教材的分析能力。
(二)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过程,培养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掌握与分析能力。主要内容:体育教学设计的原理与原则、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模型、教学过程及其要素分析等。课程要求:结合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以及各要素与各种模型的结构与特点。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体育教学案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