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材料.doc

发布:2019-07-22约4.5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表现”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材料   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近期,我单位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表现”,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采取网上信箱、问卷调查、现地征询等方式,系统开展对照查摆和问题梳理。   对待问题方面。①对身边不正之风有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听之任之,不能旗帜鲜明批判斗争;②存在好人思想,不想得罪人、不愿得罪人,有时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级不拿意见,把矛盾交给上级;③批评与自我批评质量不高,有的不敢、不会、不愿开展批评,存在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组织生活辣味、火药味不浓。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摆出的问题   (一)贯彻落实方面。①有时贯彻上级重大决策、任务部署,悉心理解执行不够,存在以会议落实、文件落实、表态落实倾向;②贯彻落实缺少有效招法,存在“活动式”的思想误区,习惯以活动牵引落实,把“活动频繁”当作“工作活跃”;③潜意识把抓重点工作,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对每天必干的、关系民生的一些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有所忽视;④跟踪督导不够到位,重视任务部署的上篇文章,忽视贯彻落实的下篇文章,压力传导不够、问效问责不够,导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   (二)调查研究方面。①下基层调研有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到预定点位转一转、与指定人员谈一谈,发现不了问题、摸不准实情;②有时单纯为了任务而调研、为了课题而调研,问题查出了、原因搞透了、对策理清了,但仅停留在字面上,付诸行动有缺失。③迎接上级检查调研,存在“家丑不外扬”的心态,成绩说足说透,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怕说多了给单位造成负面影响。   (三)服务群众方面。①虽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倾向有明显改观,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的事项。组织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材料整改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监督检查,选择重点问题线索进行督办,通报曝光典型问题在执纪审查中,优先调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四风”问题,先于其他问题予以处置提炼总结实践成果,形成有效管用的制度,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在部署今年作风建设任务时要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交上作风建设合格答卷”。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把这项工作任务落实下去、完成好,需要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是七次全会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瑟到群众面前”、可查性较强不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面上不易察觉、认定标准不好把握,较难找到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怎么办?针对此项工作,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透露,今年将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调研,梳理有关问题情况,摸清各地各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状,提出对策和措施。同时,将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各地各部门着力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等问题,并从监督检查、群众举报、部门移交、巡视巡察等渠道选择问题线索进行重点督办,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整治一直就没有放松过,反“四风”,反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早在201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用10个“有的”列举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第五部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规定,“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和党纪条规,为纪检监察机关抓实这两类问题指出了清晰的“靶子”。当然,在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时,还要时刻紧盯潜入地下的公款吃喝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老问题,坚决纠正隐形变异“四风”,严防反弹回潮,巩固已有成果。   “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应当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对此,中央纪委有关纪检监察室进一步细化要求,提出要在执纪审查中,优先调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四风”问题,一经查实,先于其他问题予以处置。中央纪委审理室则提出,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审理报告中作为违纪事实单列出来,对执纪审理中发现其他党员干部涉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线索,也要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建议。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审理室还明确,要收集汇总和研究分析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查处情况,通报典型案例,并要求2016日以后发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不论职务高低,原则上都要点名道姓通报或曝光,即使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