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斑点叉尾鱼回种鱼培育及苗种孵化技术.doc

发布:2017-07-15约1.4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斑点叉尾鱼回种鱼培育及苗种孵化技术摘要:斑点叉尾鱼回属鲶形目鱼回鱼科鱼类,原产于美国。该鱼具有食性杂、病害少、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易扑捞等特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极大,苗种供不应求,为此,作者于200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范家屯水库的斑点叉尾鱼回良种场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繁殖试验。 关键词:斑点叉尾鱼回种鱼;亲鱼放养;收集卵块 中图分类号:S96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35-1 1 亲鱼培育 1.1 池塘条件 亲鱼池面积为6亩,东西走向,水深为1.5-2.5m,水质良好,池底平坦、无淤泥,pH值为6.8-8.5,配备增氧机一台。 1.2 亲鱼放养 选择健康强壮亲鱼350尾,年龄在3-5龄,雌雄比例为2:1。每亩放养60尾亲鱼,为改善水质少量搭养鲢、鳙鱼。 1.3 饲料与投喂 以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有进口鱼粉、豆饼、玉米、麦麸及添加剂等,粗蛋白含量为36%,脂肪为7.3%,动植物蛋白比例为1:2.67。在亲鱼产卵前每10天增投一次新鲜的小鱼或动物肝脏(打成浆拌饲投喂),以增加亲鱼营养,促进性腺成熟。水温在5℃开始投喂,投喂量依水温升高而增加,投喂采用“四定”投喂法。 1.4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在6mg/L以上,pH6.5-8.0。 2 苗种孵化 2.1 收集卵块 7月份为产卵期。产卵前放置好产卵桶。产卵桶长约70cm,黑色圆形桶,一面用纱网封好,防止卵漏出,桶口朝池塘中间。每天早上10点巡查,发现卵及时运到室内,用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再入孵化槽进行孵化。 2.2 卵块孵化 孵化槽放在室内,孵化槽长2m,宽0.6m,深0.4m,控制水位深度0.35m左右,温度控制在25.5-27℃。有进出水口,水从一端进口流入,从另一端出口流出。将卵块放在孵化篓中,挂在槽内,篓口高出水面5-10cm,水流不停地冲刷孵化篓和鱼卵进行孵化。鱼苗出膜后2-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为面积4m2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暂养鱼苗1-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饵料为轮虫和粉状幼鱼配合饲料。 3 结果与讨论 经过精心培育,350尾亲鱼,共产卵38块,卵重24.9kg,平均每块卵重655.3克,受精卵87.5万粒,共产卵黄苗70万尾,孵化率为80.2%。再经淘汰、优选等一系列室内培育,生产出优质、健壮的乌子头鱼苗51.75万尾。种鱼培育及苗种孵化的经验: 一是亲鱼培育池应选择5-10亩为宜。亲鱼产卵池较小,池塘水温及其它理化因子容易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水质不易控制,影响亲鱼产卵。 二是亲鱼培育池内野杂鱼不要过多。野杂鱼过多,势必与亲鱼争饵料、争溶氧、争空间,对亲鱼性腺发育及正常产卵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亲鱼产卵前1个月进行强化培育。随着水温的升高,每天增加投喂量和亲鱼的营养,即把一些动物内脏及小鱼虾等混在配合饵料中投喂。结果证明,强化后的亲鱼具有产卵集中且量大,单块卵均重655g,成熟度好。孵化率及苗种成活率均达辽宁省斑点叉尾鱼回育苗最好水平。 四是在孵化过程中,对于较大卵块的鱼卵,采取卵块分开,以免中间的卵粒缺氧窒息死亡,死卵、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防止发霉。孵化期间每天上、下午捞除水面蚊虫、脱落的卵膜,保持水流通畅、水质清新。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