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苗种培育技术规范.docx
ICSFORMTEXT65.150
FORMTEXTCCSB50
FORMTEXT?????
DBFORMTEXT63
FORMTEXT青海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63/FORMTEXTT—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虹鳟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XXXX
PAGE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简生龙、王明柱、杨占福、薛长安、马苗苗、李柯懋、王天祥、赵娟、王振吉、李鲜存、殷显标、火兴民、蔡赟、龙存敏、徐航涛、魏小明、张连云。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虹鳟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虹鳟苗种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前期准备、苗种培育及苗种出缸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虹鳟苗种培育。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5805.1鱼类检疫方法第1部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GB/T15805.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
NY/T471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SC/T7015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SC/T7103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DB63/T2003虹鳟鱼病防治技术规范
DB63/T2170鲑鳟鱼养殖无规定疫病苗种场管理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苗种
从虹鳟上浮仔鱼培育至体重5g~10g的幼鱼。
仔鱼
虹鳟发眼卵从破膜到卵黄囊完全吸收阶段的苗种。
环境要求
水质
应符合GB11607。
溶解氧
培育缸出水口溶解氧宜为7mg/L~9mg/L。
水温
适宜水温12℃~16℃,每日水温调节≤1℃。
前期准备
设备检修
仔鱼转入苗种培育缸前,对培育设备运行及安全性进行检查维护。
消毒
培育缸、工器具等消毒按DB63/T2170执行。
鱼缸运行
仔鱼入缸前培育缸加水运行,调节水温与孵化末期水温宜保持一致。
苗种培育
仔鱼入缸
6.1.1仔鱼要求
仔鱼入缸前须进行规定疫病检测,并取得阴性结果报告。
6.1.2测重
在每个孵化盘中随机捞取50尾~100尾仔鱼,计数,滤水后放入带水容器中称重,连续3次,计算仔鱼平均尾重。
放养密度
6.2.1密度要求
从仔鱼培育至5g,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密度≤5000尾;从5g培育至10g,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密度≤2500尾。
6.2.2计数方法
将孵化盘中仔鱼轻轻倒入加水的塑料筐中,捞出仔鱼滤水后称重,根据每个缸的预计投放量,称取符合本文件6.2.1要求的苗种数量放入培育缸。
饲料要求
应符合NY/T471要求。
投喂
苗种饲料粒径、投饵率及投喂次数按照附录A执行。
生长监测
培育期间每7d抽样称量苗种体重,每次抽样≥30尾,至少3次,根据附录A调整投喂量。
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洗刷培育缸,清出死鱼、残渣。
苗种培育至均重5g/尾时,停食2d,根据体重分级后继续饲养。
培育期间,对水温、溶解氧和pH值进行实时监测。
每日做好设施设备检查,及时维修维护。
日常养殖生产记录按DB63/T2170执行。
应储备常用设备及易损件。
应配有备用电源,每周至少检查1次,确保正常启动。
疫病防控
生产设施、人员、工器具消毒按DB63/T2170执行。
苗种常见鱼病防治方法按照DB63/T2003执行。
死鱼按SC/T7015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苗种出缸前,按SC/T7103进行抽样,按GB/T15805.1、GB/T15805.2进行规定疫病检测。
苗种出缸
苗种符合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鳍鳞完整要求,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