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305-2013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技术规范.docx
ICS65.150B50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DB37/T2305—2013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ofclamwormartificialbreedingtechnology
2013-04-01发布2013-05-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
DB37/T230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其翔、于道德、刘洪军、周健、刘名、官曙光、赵厚钧。
1
DB37/T2305—2013
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设施、亲体、培育、规格和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双齿围沙蚕的苗种培育,其它种类沙蚕苗种培育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07.4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NYNYNY
5052
5071
5072
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异沙蚕体(heteronereis)
沙蚕在生殖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有性节出现,称异沙蚕体。3.2
疣足幼体(nectochaetalarva)
从卵膜内孵出的幼体,有3对疣足,体长约280μm,宽约140μm,消化道可见,但尚未与外界相通,体内充满卵黄油滴。
3.3
群浮(swarm)
异沙蚕体在一定时期内同步地由底栖起浮于水面的生殖行为。3.4
婚舞(nuptialdance)
2
DB37/T2305—2013
异沙蚕体雌雄个体在水中相伴做圆形的旋转运动,并排卵放精的现象。3.5
刚节幼体(setigerjuvenile)
由浮游转变为底栖匍匐生活,发育至10刚节以上的疣足幼体。
4环境条件
4.1场地选择
选择选择远离污染源,进排水方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保障的区域建设培育设施。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4.2环境条件4.2.1水质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4.2.2盐度
25~30。4.2.3水温
18℃~27℃。4.2.4底质
底质应符合GB18668中第一类底质标准。
5培育设施设备
5.1培育室
具备保温、防雨、可调光、通风功能。用透光率大于70%的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覆顶,并加盖草帘或毛毡固定,设置透光带和排气孔。内可容纳80~120L的孵化桶(箱)20个以上,每个水深1m~1.2m。
5.2蓄养室
结构同育苗室,内建催熟池,池长5m~10m、宽2m、高0.4m,预埋塑料排水管,并在池两头分设口径8cm~10cm的进出水孔。池底铺沙5cm~30cm。
5.3饵料培育室
5.3.1总则
设3级培养设施和藻种保存库。藻种选择可控温调光的光照培养箱保存。5.3.2一级培育
3
DB37/T2305—2013
小型玻璃器皿,培养体积为1L~5L。5.3.3二级培育
选择塑料桶或玻璃钢池,饵料培养体积为50L~100L。5.3.4三级培育
生产性培养,选择水泥池等设施,培养体积20m3左右。5.4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应包括蓄水池、沉淀池、砂滤罐、水泵、进出水管道及阀门等。蓄水池的容积一般为育苗总水体日用水量的1倍~2倍。
5.5充气增氧系统
应配备鼓风机、散气排管、塑料软管、气石等。5.6调温系统
配备增温锅炉及配套管线。部分地区可利用地下水调温。5.7供电系统
配备专业变配电室,配备发电机1台及燃料。育苗设施应选择防水光源照明。5.8水质分析及生物检测系统
配备水质监测及生物检测的仪器设备。
6亲体选育
6.1亲体来源
采捕自然海区异沙蚕体为亲体。要求身体无损伤,体表光泽,活力强,体重1.5g/条~2g/条。以5月~7月异沙蚕体为佳。
6.2亲体采捕
当异沙蚕体在潮沟中出现群浮、婚舞时,用80目手抄网捕捞装入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