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贝类增养殖技术 泥蚶的苗种培育 稚蚶的培育2017.pptx

发布:2020-09-27约1.06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埋栖型贝类养殖技术;概述 ;1.附着基的制备: 选择无污染的滩涂泥,先刮去海区滩涂表层的浮泥,取下面10~15厘米处的细软泥。泥土要选土黄色,不选黑泥; 海泥经曝晒、粉碎收藏,在使用之前用海水浸软化开(或直接挖取新鲜海泥),用200目筛绢网袋带水筛取细泥浆,再将泥浆煮沸30分钟,冷却后备用; 也可直接将干土在烘箱里(150—200℃)烘1小时左右后,再冷却、水溶、过滤后使用;;2.附苗池的准备: 在幼虫眼点出现50%以上,并有少量幼虫已附着池底时,应开始准备附苗池; 先在附苗池中加水30~40厘米,再将处理好的泥浆均匀泼洒在水中,冲气5分钟,使泥浆充分均匀,然后停气静置10小时以上,以池水清澈见底为准。然后徐徐加入新水到要求水位,冲气时要求散气石不会移位,否则需加大散气石固定力量。沉淀后池底泥层的厚度,要求在2毫米左右;;3.附苗: 附苗池加水投入藻类后,用200目筛绢网袋收集待附着的幼虫,移入附苗池中。一般移入后第二天即有幼虫开始附着,4天左右大部分可附着变态为匍匐幼虫; 这段时间浮游幼体的密度,应控制在3~4个/毫升。幼虫在池底的附着密度以150—200个/米2为宜。;4.饵料投喂: 前期,仍以金藻为主;在后期,则以角毛藻、扁藻为主; 投喂量是育苗池水位提高4~6厘米,并根据摄食情况及稚蚶存池量进行调整; 投饵原则:早晚换水后各投1次,晚上投饵比早上投饵比例大,晚上投扁藻比投角毛藻、金藻为佳。 ;5.换水: 每天早晚各换水1次,早晨尽量将育苗池的水全部排干; 晚上分两种情况处理:当池水中藻类尚较多时,继续加水30~40厘米,以调节水质;若池水变清已无藻类时,则全部排干池水后再加新水至原水位,再投入藻类。 ;6.倒池: 需根据将要倒池的池数,于前一天准备新的培育池; 倒池时出水口系150目网箱,用铁架固定,用压力较大的水管冲刷池底,将稚蚶从出水口冲入网箱中,待网箱中泥浆基本洗净后,将网袋拆离网架继续用水管冲刷蚶苗,并适时甩动网袋,让稚蚶之间互相磨擦,清除壳表附生生物,然后用带水泼洒的方法,将已清洗的蚶苗,均匀地泼洒到新池中;;7.分苗: 随着蚶苗的生??,池中生物总量增大,需及时稀疏培育; 分苗的方法:用80、60、40目网布带水进行筛选后,分别泼洒在新池中即可; ;8.日常观察: 用直径20毫米、长1.5米左右的硬塑料管,利用水压将育苗池底部的蚶苗吸上,样品经清洗后,在解剖镜下观察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在显微镜下测定规格大小; 当平均壳长达到0.5毫米以上时,即可出厂销售。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