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ppt

发布:2025-03-29约3.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02030405062.3.1支付手段含义:货币作为清偿债务的手段,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影响可节约流通中的货币量。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债权凭证(欠条)因债权转移而流通。例:银行券、期票、支票等。2.3 其他三种职能世界货币的三个职能:支付手段。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手段。在国际贸易平衡突然遭到破坏时,货币作为单方面的购买手段发挥作用。财富的象征。作为绝对的财富从一国转到另一国。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真正的货币(金和银),现代世界货币已有很大变化。2.3.2世界货币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商品第三节货币第四节价值规律第五节案例分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即小农经济,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中,生产力低,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己需求.商品经济接自然经济消亡后在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生产力较高。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产品经济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未来社会的交换方式。这种交换与商品交换的最大区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来表现,而是通过直接的产品交换来体现。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是社会分工(前提条件)01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或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决定性条件)02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为何是不可逾越?(从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中获得解释)一是社会分工始终存在二是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等价交换不可避免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商品使用价值价值1、商品的二因素1.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010203040506含义(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1}不可比性{2}只能存在于物体中,在人们的使用与消费中实现使用价值的特点:{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别人需要的社会价值,是交换的物质手段,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评:兼主观概念与客观概念于一身1.2使用价值含义01.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02.反驳“供求论”、“效用论”03.1.3交换价值1.4价值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1.5商品的二因素的对立与统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二者属性不同:一个属于自然属性,不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二因素的对立与统一01具体劳动02抽象劳动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含义由劳动的目的、手段、方式、结果决定的,由其产品来表现有用性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理解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效率与种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1具体劳动含义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人类劳动理解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不单纯是一个生理概念,还是一个经济范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时才会表现出来)。123452.2抽象劳动2.3劳动二重性原理的意义[1]劳动的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并列的劳动过程。[2]区分具体与抽象劳动的二重性是马克思第一个加以批判论证的,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完成的伟大变革。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3]劳动的二重性创造了商品的二因素,没有劳动的二重性就不会有商品的二因素。[4]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石。3、商品的价值量01价值量的含义02价值量的产生3.1价值量的含义及其产生3.2价值量大小的衡量3.2.1衡量单位衡量劳动量大小的天然尺度---劳动时间3.2.2考察商品价值量的两个区分第一区分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区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2.3把不同行业、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作对比第一步抽象成相同的人类劳动,即都是体力与脑力的付出;第二步抽象掉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