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ppt

发布:2025-03-29约7.8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剖面特征理化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5~30cmol(+)/kg,交换性盐基以Ca2+为主,其次为Mg2+,而Na+、K+甚少;盐基饱和度多在70%以上,同一剖面没有明显变化,而不同亚类之间变化较大。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为5.5~7.0,无石灰反应。剖面特征理化性质(褐土)土壤物理形状及水分物理特性:一般说,它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大,一般表层容重为1.3g/cm3左右,低层为1.4~1.6g/cm3,沙性质地则稍大于此数,粘性质地则稍小于此数。褐土,作为一个土壤类型的剖面构型中无特殊的障碍层次,个别的石灰性褐土有石灰淀积层,一般不影响水分物理特性。机械组成分析:褐土剖面的机械组成一般为轻壤—中壤,但粘化层则多为中壤—重攘,其<0.001mm的粘粒所示Bt/A≥1.2,高者可达1.5,由矿物粘粒所决定的交换量一般为40~50cmol/kg。剖面特征理化性质(褐土)3.矿物分析:由于矿物风化处于初级阶段,其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和水云母层钾离子释放而形成的蛭石(含量20%~70%)为主,蒙脱石次之(10%~50%),少量的高岭石出现,则可能为母质的残留性状。由于这种矿物组成,所以粘粒的SiO2/R2O3一般为2.5~3.0。铁的游离度较高,Fed/Fet可达20%。其中淋溶褐土高于普通褐土与石灰性褐土(<18%)粘土矿物的光学鉴定,其胶膜的粘粒有光学定向特性,说明有淋溶淀积粘化因素,因而根据显微镜片研究,在少量的大孔隙中的石灰质成分有再结晶的大颗粒方解石,但A层的石灰质多为泥质石灰混合物。4.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状况:一般耕种的褐土,0~20cm的有机质为10~20g/kg左右,非耕种的自然土壤可达30g/kg以上,特别是淋溶褐土与潮褐土等亚类是如此。石灰性褐土与受侵蚀的褐土的有机质含量均较低。5.饱和度、pH值及CaCO3:一般全剖面的盐基饱和度>80%,pH值为7.0~8.2左右,根据不同亚类特征,CaCO3其出现于不同层次。基本类型与特征(棕壤)棕壤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所表现的程度和有关附加成土过程的影响可划分为棕壤、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五个亚类1.棕壤它是最近似于棕壤中心概念的亚类,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湿润淋溶土,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普通淋溶土,土壤剖面构型为(O)-A-Bt-C2.酸性棕壤是一种盐基不饱和,具有较强的酸性,但又无灰化特征的棕壤,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系统中的不饱和淡色始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不饱和雏形土,酸性棕壤剖面构型一般为A-(Bt)-C型。A层较厚,一般为30cm左右,B层不很发育。3.白浆化棕壤是指腐殖质层或耕层以下具有“白浆层”(E)的棕壤,这是区别于棕壤其它各亚类最重要特征。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舌状湿润淋溶土与弱度发育湿润淋溶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漂白淋溶土。剖面层次构造为A-E-Bt-C型。在腐殖质层或耕层以下有一个白浆层(E),结构不明显或略呈片状结构,多无铁子;淀积层多呈棕色,质地粘重,棱块状结构,结构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和SiO2粉末。质地剖面呈明显的“二层性”,即表层和白浆层质地偏沙,而淀积层质地偏粘。基本类型与特征(棕壤)潮棕壤主要特征与普通棕壤相同,但由于地势较低,地下水位3~4m,雨季可短期上升到3m以内,使底土层产生潴育化过程,常有锈纹锈斑和铁锰结合。土层深厚,一般超过1m,上下层均为壤质土,通透性较好,易耕作。养分含量丰富,保肥性好。棕壤性土处于弱度发育阶段剖面分化不明显的一类棕壤,土层薄AC型石质性粗骨性。费县塔山酸性棕壤剖面棕壤与褐土的对比目录1.棕壤与褐土成土条件比较2.棕壤与褐土的形成过程比较3.棕壤与褐土的剖面特征、基本理化性状比较4.棕壤与褐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5.棕壤与褐土的利用改良棕壤是在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下,发生较强的淋溶作用和粘化作用,土壤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粘化特征的淋溶性土壤。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植被下,经过粘化过程和钙积过程发育而成的具有粘化B层、剖面中有CaCO3积聚的中性或微碱性的半淋溶性土壤。基本概念中国褐土与棕壤分布图棕壤成土母质多为非石灰性的残积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非石灰性残积物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次之,而沉积岩较少。非石灰性土状堆积物包括黄土、洪积物等。一般来说,棕壤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片麻岩的风化物为主,其次为普通的砂页岩、片岩、正长岩等风化物。由这些岩石构成的山地、丘陵的坡面上,为残积、坡积物;山麓和山前倾斜平原,为厚层洪积、冲积物,二者均成棕壤。01棕壤形成的气候条件:棕壤主要分布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区,夏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