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物中毒微生物源【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17约1.09万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季节性---7-10月 中毒食品---多为凉拌菜 食品被污染和中毒发生的原因: 从业人员患者或者带菌者—操作 熟食被污染----志贺菌繁殖---食物中毒 在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志贺菌感染的病例是其他区域的二十倍,志贺菌的感染一般在夏天比较常见,而且2-4岁的孩童特别容易受到感染。 志贺菌食物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大部分的感染会在病患感染后的一两天内出现腹泻、发烧与胃痉挛。 两岁以下的幼儿甚至可能因为严重的腹泻与高烧而出现癫痫的症状。 志贺菌食物中毒 四、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细菌学检验 呕吐物、剩余食物中分离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 血清凝集试验 D群宋内痢疾杆菌凝集效价在1:50以上有诊断学意义 志贺菌食物中毒 五、诊断和治疗 防止食品被志贺菌污染 控制志贺菌繁殖 食前彻底加热杀灭志贺菌 志贺菌食物中毒 六、预防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空肠弯曲菌属螺旋菌科,为革兰氏阴性,在细胞的一端或两端着生有单极鞭毛。 空肠弯曲菌抵抗力不强,易被干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剂所杀灭,56℃ 5分钟可被杀死。对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在肉食动物的粪便中检出率高 一、病原菌特点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的发生,部分是由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部分与其产生的热敏型肠毒素有关。 空肠弯曲茵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茵,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生多种疾病,并且是一种食物源性病原茵,被认为是引起全世界人类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二、中毒机制 1.季节 5-10月 夏季居多 2.食品的种类 牛乳和肉制品 3.食品被污染和中毒发生的原因 食品中的污染主要来自动物粪便,健康带菌者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潜伏期短者1日,一般2~4日,长者可达10日。    中毒表现:主要有腹痛、发热38~40℃、腹泻、呕吐、头痛、水样便或黏液便,每日腹泻7~10余次,病程约1周。    实验室检查 从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粪便中分离出相同的病菌。发病初期与恢复期的血清凝集效价比在1:4以上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四、临床表现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2.细菌学检验 3.血清学试验 对症处理 解痉、止痛、止泻,补充水及电解质。    抗菌药物 本菌对红霉素及庆大霉素敏感。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五、诊断与治疗 空肠弯曲菌是不耐热的细菌,可以在乳品巴氏灭菌的条件下被杀灭。预防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要避免食用未煮透或灭菌不充分的食物,尤其是乳品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六、预防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其他细菌 (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三)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由进食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 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 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病情较轻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2h,主要发生在夏季。 (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广泛分布于人畜粪便、土壤、污水等外环境中。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中毒食品多为生畜肉、禽肉、鱼及其它蛋白性食品。 其产生的的肠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进食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后8~24小时出现腹痛和腹泻。 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食用前再加热 (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食物中毒菌,它存在于发酵的玉米、糯玉米、黄米、高梁米、变质银耳以及周围环境中,它是酵米面及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 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是其致病原因。    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开始患者感到上腹部不适,少数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严重者出现黄疸。昏迷、四肢抽搐、少尿、血尿、便血和 尿潴留,呈现休克而死亡。 病死率40-100%,目前尚无特效的 治疗办法 (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分布很广,可存在于生的蔬菜、乳和乳制品、肉类、豆制品、沙拉、牡蛎、哈和虾。也存在于环境中,如湖泊、河流、土壤和植被。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30年代引起注意的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病。 潜伏期约摄食后3-7天。病程一般为 1-3天。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关节炎、败血症等。耶尔森氏菌病典型症状常为胃肠炎症状、发热、亦可引起阑尾炎。有的引起反应性关节炎,另一个并发症是败血症,即血液系统感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