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发布:2025-04-01约1.3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題试卷

(总分:50.00,做題時间:90分钟)

一、简答題(总題数:7,分数:14.00)

1.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的答案:(对的答案:(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次序性。例如,人的认知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故意注意,从详细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等。(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的发展都展現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首先,不一样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一样;另一方面,不一样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也許不一样。(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首先,在不一样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首先,在同一時期,青少年身心不一样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此外,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有一定的制约,次序性和阶段性要讨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阶段性和不平衡性规定抓关键期;差异性规定因材施教。)

解析:

2.论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的答案:(对的答案:(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首先,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实現的;另一方面,道德活动是增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最终,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既道德认知,情既道德情感,意既道德意志,行既道德行為。首先,要重视四者的全面性,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另首先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有的放矢,抓四者中间的微弱环节。(3)德育过程是增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经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既要增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又要调整外部矛盾的积极转化。(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是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結合来实現的。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期望、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只有学生有了很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对平常生活中的问題积极反思,故意识地培养自已的品德,这种力量是最持久、最自觉、最有效的。)

解析:

3.论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内容和影响。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的答案:(对的答案:壬寅学制、癸卯学制是清末新政時期提出的两个学制。(1)壬寅学制:张百熙主持确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献,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种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不过没有实行。学制主系列划分為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為义务教育性质。(2)癸卯学制: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确定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学校系统,称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初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该学制把学程划分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其中将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纳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进入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初等小学堂為五年强迫教育阶段,小朋友7岁一律入学。第二阶段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為高等教育。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年限达20~。横向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3)积极影响:①仿照西方流行的三级学制系统模式,分為初、中、高等三级,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反应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规定;②学制各阶段确立了德、智、体协调发展的三育发展模式;③设置实业学堂,推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④重视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职业训练;⑤将分年課程规划、班级讲課制作為基本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⑥尊重小朋友个性,严禁体罚;⑦在課程比重上,西学占主导地位。(4)消极影响:①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效忠封建王朝;②读经讲经課比重过大,因此导致学制年限偏長;③大学堂在入学条件上仍有限制,维护教育的封建等级性;④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⑤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許多规定意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⑥根据学生的体現和学业程度奖励对应的科举功名,没有隔断与旧教育的瓜葛。)

解析:

4.存在主义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