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5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发布:2025-03-14约小于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多元一体;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礼部

鸿胪寺;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方式;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

出:“昔秦兴土石之工,

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

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

长城更为坚固”;“秦筑

长城以来,汉,唐、宋亦

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

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

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

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康熙帝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帝有何不同?;原因:①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清朝关系更加密切;②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③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

认识:康熙帝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或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1)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多元一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