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20150725PPT.ppt

发布:2018-01-31约2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治疗 青大附院康复医学一科 李 江 SCI的两种机制: 原发损伤是指创伤本身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主要包括神经细胞坏死、轴索断裂等。——不可逆 继发损伤是在原发损伤后逐渐形成的,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细胞内代谢和基因的改变,包括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脂质过氧化、钙离子超载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可预防、减轻 SCI的康复治疗 1、 治疗原则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残存的功能,减轻或消除功能上的障碍,在其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时机 尽早开始 3、康复治疗主要方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 作业治疗:日常生活动作、工艺、职业前 文体治疗:文娱体育活动 心理治疗:鼓起生活勇气 康复工程:矫形器 康复目标 减少、减轻障碍 通过综合康复治疗降低残疾程度或防止残疾程度加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就业能力,使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按损伤节段制定康复目标 颈6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前锯肌,胸大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前圆肌和背阔肌作用不完全 目标 平地上自己驱动轮椅 利用床栏或床栏上绑绳子可以翻身、坐起 能完成少部分日常生活动作 颈7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肱三头肌、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腕关节功能完全,手指屈肌弱。连接胸腰椎和骨盆的背阔肌(C6-8)功能很重要 目标 独自操控轮椅 能自己进食、穿脱衣服、上下床、上下轮椅等 颈8-胸5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C8有实用的握力,手固有肌较弱 T1手的功能完全 目标 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活动 可从事坐位的工作 胸6-12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T6残存上部背伸肌、上部肋间肌 T12胸、腹、背所有的肌肉均正常 目标 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活动 可从事坐位的工作 配戴长下肢矫形器(KAFO),用助行器、拐杖进行治疗性行走 腰1-2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L1髂腰肌作用弱,腰方肌很强。 L2髂腰肌强,内收肌、股四头肌弱 目标 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活动 配戴KAFO,用肘拐室内行走 腰3及以下完全性损伤 残存肌肉 L3 髂腰肌、内收肌充分,股四头肌弱 L4 股四头肌充分 L5 臀中、小肌充分,臀大肌弱,有部分屈膝和踝关节肌力 S1 臀大肌弱,髋关节周围肌肉、膝关节周围肌肉较强,小腿三头肌、足趾残存部分肌力 目标 配戴短下肢矫形器(AFO)用手杖室内或室外步行 常见障碍及防治 运动障碍 急性期常见弛缓性瘫,部分患者肌张力会逐渐增高 防治或减轻痉挛:被动活动、体位变换、药物 感觉障碍 注意不要烫伤 排便障碍 注意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如土豆、红薯 定时顺时针或右到左按摩腹部,每天在固定时间排便 使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药物 排尿障碍 及时开展排尿训练:用手叩击、触摸 自我导尿 注意泌尿系感染 翻身训练 起坐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转移训练 站立训练 训练内容和方法 行走训练 轮椅操作技巧训练 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穿裤子和如厕训练 职业和文体训练 急性期的康复 1. 正确体位的摆放 - 仰卧位 - 侧卧位 2. 呼吸训练 - 吸气训练: - 压迫辅助吸气训练 - 上肢上举呼吸训练 - 主动呼吸训练 - 排痰训练: - 叩击排痰法 - 振动法 1.原则: 1)每个肢体活动5分钟,操作要轻柔、缓慢而有节奏 2)从近端到远端运动全身每一个关节 3)每个关节均做全运动方向的最大活动范围的运动 4)有痉挛者,应缓解痉挛后再做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 2. 注意事项: 1)膝关节伸展要缓慢,不能过伸展; 2)髋关节内旋、外旋要在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屈曲90?时进行; 3)当患者下段胸椎或腰椎有骨折时,作屈膝、屈髋动作时要格外小心,勿使其腰椎活动; 4)被动活动要限制在无痛范围内; 5)颈髓损伤患者不应同时进行腕关节背屈和手指伸展。 翻身训练 目的 预防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造成压疮 防治肺部感染 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坐起训练 目的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为坐位下进食、穿脱衣服、学习做准备 方法 拉床栏上的绳子 双上肢摆动或支撑 坐位平衡训练 长坐位 端坐位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