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特点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临床特点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 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病理改变 脊髓挫伤 脊髓实质性损害 挫伤 挫裂伤 碾挫伤 脊髓断裂 中央灰质内出血点,扩大融合,累及白质 神经组织缺血坏死 压力增高、血管破裂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积贮 神经轴索失去传导功能 受压、溶解、变形、脱髓鞘病变 组织学检查 伤后数分钟有水肿、炎症、 巨噬细胞浸润 72小时达高峰,持续2~3周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 脊髓震荡 功能性损害 伤后24小时开始恢复 3~6周完全恢复 康复评定 损伤水平 严重程度分级 (ASIA) 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预后预测 并发症的评定 因每个节段的神经支配1块以上的肌肉,同样大多数肌肉接受1个以上的神经节段支配(常为2个节段) 用1块肌肉或1组肌肉(即关键肌)代表1个脊神经节段支配旨在简化检查 某一块肌肉在丧失一个神经节段支配,但仍有另一神经节段支配时肌力减弱。 按常规,如果1块肌肉肌力在3级以上,则该肌节的上一个肌节存在完整的神经支配。 在确定运动平面时,相邻的上一个关键肌肌力必定是5级,因为预计这块肌肉受2个完整的神经节段支配。 (例如,C7支配的关键肌无任何活动,C6支配的肌肉肌力为3级,若C5支配的肌肉肌力为5级,那么,该侧的运动平面在C6) 检查者的判断依赖于确定其所检查的肌力小于5级的肌肉是否有完整的神经支配 许多因素可以抑制患者充分用力,如疼痛、体位、肌张力过高等。如果任何上述或其他因素妨碍了肌力检查,则该肌肉的肌力应被认为是NT 部分保留带:只用于完全性损伤,指在神经平面以下一些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神经支配。有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节段范围称为部分保留带,应按照身体两侧感觉和运动功能分别记录 如果右侧感觉平面是C5,C5—C8存在部分感觉,那么C8应被记录为右侧感觉部分保留区 关键点 关键肌 损伤平面 球海绵体反射、肌张力 脊髓休克 肛周针刺觉、直肠深感觉、肛门括约肌收缩 完全性 or 不完全性 关键点 关键肌 ASIA 分级 不同损伤节段的潜在能力: C2 ~ C4:斜板床上站立 C5 ~ C7:平行杠内站立 C6 ~ T5:平行杠内行走 T6 以下:如果有脊柱伸肌和腹肌肌力在3级 或3级以上则可达到功能性步态以 稳定骨盆和躯干;或借助步行器行走。 T10 ~ L3:靠下肢支具和拐杖行走 L3 ~ L5: 靠AFO行走(4点步或迈越步态) 总结——康复评定 关键点 关键肌 损伤平面 球海绵体反射、肌张力 脊髓休克 肛周针刺觉、直肠深感觉、肛门括约肌收缩 完全性 or 不完全性 关键点 关键肌 ASIA 分级 肌张力评定、平衡评定、ADL评定 预后评定 急性期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 预防压疮、痉挛及呼吸道问题 ADL训练可以启动 着重于未来治疗项目的教育 监测神经损伤水平变化 康复目标 保持呼吸道清洁与畅通。 保持ROM和瘫痪肌肉长度。 加强失神经瘫痪肌及膈肌的力量。 预防压疮。 康复方法 呼吸道护理 深呼吸技术、震动、扣击 间歇性正压呼吸 辅助咳嗽技术 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 维持关节功能位。 定时转换体位,预防压疮 选择性肌力训练 直立活动 骨折已趋稳定或充分的内固定后进行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利用摇床、斜床渐进性适应 采用弹性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加速下肢静脉淋巴回流。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颈4完全性损伤 功能障碍 头部能自由活动 四肢躯干均不能活动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完全需他人帮助 康复策略 借助患者尚存的头、口功能,训练用嘴咬住一根小棒或头来操作一些仪器。 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练习,加强呼吸功能。 站立斜床,逐渐抬高角度,至接近90度为止。 被动全关节范围内活动四肢所有关节。 颈5完全性脊髓损伤 功能障碍 肩关节能活动 肘关节能主动屈曲 缺乏伸肘、腕手所有功能 肋间肌麻痹致呼吸功能差 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 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 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 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康复策略 增强肱二头肌的肌力 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 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上的套索进行前倾减压; 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 呼吸功能训练、站立训练、全关节活动度训练。 颈6完全性脊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