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R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强效ARB奥美沙坦.ppt

发布:2019-01-15约2.16万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R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强效ARB奥美沙坦 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 (不同年龄/血压) 有效的血压控制 可使相关事件危险性显著降低 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 24% P= .0046 糖尿病相关死亡 32% P = .019 卒中 44% P = .013 微血管病变 37% P = .0092 心衰 56% P = .0043 ARB在指南中的地位 ARB在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欧洲指南可以首选ARB的特殊人群 LVH(左心肥厚) 微量白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患者 陈旧性心梗 心力衰竭患者 复发性房颤患者 ESRD/蛋白尿 代谢综合征患者 糖尿病患者 05年中国指南中,ARB应用的相对优势 ARBs与AT1受体的结合力 奥美沙坦酯转化为奥美沙坦 傲坦和AT1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奥美沙坦分子结构的-COOH和-OH双活性基团,使奥美沙坦分子与AT1受体能紧密地结合 奥美沙坦对AT1受体具有负向激动作用,能同时阻断压力依赖和血管紧张素II依赖的AT1受体 激动作用 傲坦与安慰剂对照研究 奥美沙坦酯 两位数的谷值降压疗效 THE VIOS STUDY Vascular Improvement with Olmesartan Medoxomil Study 奥美沙坦酯改善血管功能研究 测定和操作过程 活检臀部阻力血管, N=55 代谢指标检验,全血常规,尿常规, 尿Na/肌酐清除率,微量蛋白尿 炎性标记物 非损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视网膜影像 奥美沙坦或阿替洛尔对壁厚-内径比例的影响 奥美沙坦酯逆转了血管管壁肥厚 研究结论 当控制血压至接近正常生理水平时, AT1拮抗剂奥美沙坦通过阻断RAS系统,减轻 小阻力血管重构 抑制肾上腺素系统的阿替洛尔作用不明显 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研究(猕猴) 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研究(猕猴)设计 MORE Study 奥美沙坦动脉粥样斑块消退多中心临床研究 Investigator-generat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ORE Study Aim 165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3D-U比较奥美沙坦与阿替洛尔治疗2年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粥样斑块容积(PLQ-V)的影响 MORE Disposition of Patients MORE Study Design MORE 两年随访后基线中层厚度IMT在中位数之上及之下组的 平均中层厚度改变 MORE 意向性分析基线及两年随访后平均粥样斑块容积(PLQ-V)改变 MORE 两年随访后基线粥样斑块容积在中位数之上及之下组的平均粥样斑块容积改变 MORE Conclusion 数据第一次显示:在高血压伴动脉粥样斑块病人中, ARB(奥美沙坦)有能逆转IMT及PLQ-V作用 奥美沙坦比阿替洛尔更能减少中度及更大 斑块的PLQ-V MORE Conclusion 2 MORE研究是一个观察主要的二级终点斑块容积的预试验 目前探索性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将来进行更大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奥美沙坦安全性和耐受性 奥美沙坦酯 不良反应报告 1% 的事件 理想ARB药物的特点 理想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学特点 更好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 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靶器官保护 ARB糖尿病肾病研究 ORIENT 奥美沙坦减少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的临床试验 病人数: N=500 , 2 型糖尿病伴有明显蛋白尿,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治疗方案: 奥美沙坦和安慰剂对照 主要终点: 如下综合肾终点 (1) 血清肌酐达二倍水平 (2) 出现终末期肾病(ESRD),定义为血清肌酐?5 mg/dL, 或必须透析或肾移植 (3) 死亡 治疗期: 3-5 年 研究始末: 2003/4 – 2009/3 研究中心: 日本、香港 新的大规模预防性研究 ROADMAP RANDOMISED OLMESARTAN AND DIABETES MICROALBUMINURIA PREVENTION STUDY ROADMAP 时间表 采用三维超声检查,选取颈动脉测量 结果显示两组对CCA-IMT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降低,分别降低0.090?0.14mm与0.082 ?0.12mm; 奥美沙坦在相对较大的斑块显著降低PLQ-V(p0.024)。 Based upon the clearly established need to reduce BP in hy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