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班幼儿创新思维训练的设问方法若干.doc

发布:2016-12-23约1.88万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班幼儿创新思维训练的设问方法若干 小班幼儿创新思维训练的设问方法若干 创新源于感性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3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肤浅,生活经验贫乏。怎样调动幼儿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从幼儿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巧妙地设问,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作铺垫。为此,我们从几方面设问人手,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扩散思维训练——这种东西像什么? “像什么”是幼儿最早自发表现的一种无意想象。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在表象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像什么”,是他们最乐于参与的想象活动。例如:主题活动《秋天到了》中有这样一个活动《香蕉变戏法》,在活动预设中就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香蕉又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幼儿说出后,画出图片;又如活动《树叶蝴蝶》中,在欣赏过儿歌后,老师提问“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时除了像蝴蝶还像么?”设计的问题可以方方面面,不在乎幼儿说得是不是很像,而是说得越多越好。让他们感受到我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快乐。 二、线型思维训练——什么东西会XX,什么东西是XX的? 相应来说,这是上一种思维训练的递进,3岁左右幼儿能在积累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将自己的表象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再现和概括。如:在《酸酸甜甜的桔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是甜的?什么东西是酸的?”再如:活动《彩纸飘飘》中“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什么东西是黄色的?什么东西是白的?由于回答问题的对象是小班的孩子,所以设计的问题不要偏难,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并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三、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练习 1 2 3 后1页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教案与教材分析 整体内容分布: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1.分数乘法 统计――扇形统计图。2.分数除法 数学思想方法。3.百分数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空间与图形 综合应用。1.位置 1.确定起跑线 2.圆 2.合理存款 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编排特点 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 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又如,练习一中的第6、7题,联系图形的平移及方位的知识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定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这些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2.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2个例题。 例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例1。 编排思想: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要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2.例2。 编排思想: 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通过给出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及让学生找出其他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让学生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表示另外3个场馆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让学生观察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再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