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四川省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测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表是《诗经》中关于早商时期部分政治活动的记录表。据此可认定当时()
玄王(商的先祖契)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相土(契的后继者)烈烈,海外有截。
《诗·商颂·长发》
古帝命武汤(即成汤),正域彼四方。
《诗·商颂·玄鸟》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诗·商颂·殷武》
A.完善了贵族等级制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凭借武力开辟疆土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商时期(中国)。材料中“玄王(商的先祖契)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相土(契的后继者)烈烈,海外有截”,描述了商的先祖契以及其后继者相土积极开拓,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海外有截”明显体现出通过武力向外扩张,从而开辟了疆土,能够反映出当时凭借武力开辟疆土的特点,“正域彼四方”、“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等描述,同样反映了商族通过武力征服来扩大疆域和控制其他部落的情况,D项正确;材料中丝毫没有涉及到关于贵族等级制度的相关内容,比如不同等级贵族的权利、义务、地位差别等均未提及,所以无法得出完善了贵族等级制这一结论,排除A项;早商时期政治制度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中央集权制度远未形成,更谈不上逐渐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神灵以及王权与神权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现不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2.《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殷人井田采用“助法”,即百姓的全部劳动时间,大约有8/9用于耕种私田,1/9用于耕种公田。周代井田则采用“彻法”,即公田不再从井田中单独划出,而是一并授与八家共同耕种,最后约8/9的收获物分给八家,约1/9的收获物作为田赋缴给国家。这一变化()
A.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鼓励了民间私人开垦荒地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促进小农经济兴起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即百姓的全部劳动时间,大约有8/9用于耕种私田,1/9用于耕种公田”“即公田不再从井田中单独划出,而是一并授与八家共同耕种,最后约8/9的收获物分给八家,约1/9的收获物作为田赋缴给国家”和所学可知,从“助法”到“彻法”的特点是取消藉民力助耕时代公田与私田的固定界限,到收获时节再按原比例确定公田,这是税法的一种进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加,C项正确;该变化打破了劳动者不肯尽力于公田,只关心私田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与鼓励民间私人开垦荒地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小农经济兴起与铁犁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图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大夏政权的国都一一统万城遗址(今陕西榆林北)复原图。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历时六年建成。该城市布局突出体现了()
A.统治政策的残暴 B.胡汉融合的实现
C.华夏文化的认同 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统万城的布局体现了中华传统都城的建筑风格,如宫殿、寺庙等建筑的设置,显示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城市规划反映了胡人政权在中原地区受华夏文化影响后采取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通过这种方式,胡人政权显现出对中原文化和制度的承认及接受,C项正确;从城市布局无法得出统治政策是否残暴,排除A项;胡汉融合的实现叙述过于绝对,仅通过城市布局不能完全说明胡汉融合的实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城市布局,未涉及决策机构的变化演变,不能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在西安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