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嘲歌教案新人教版.doc
Page5
1.场景歌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内容。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能正确运用量词。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漂亮景色和儿童们的欢乐生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正确运用量词。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春天到了,大自然里百花盛开,到处都是生气勃勃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老师播放大自然的漂亮图片,学生观赏。)
2.激励学生沟通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3.老师过渡: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小挚友们一起去这些漂亮的场景看一看。老师板书课题:场景歌。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篇课文有所不同,先听老师读一读,仔细听的同学肯定会发觉其中好玩的地方。
2.老师有节奏地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
3.指名学生沟通听后的感受,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老师适当小结:这篇课文有四小节,每一节有四个短语,每个短语都是“一”字开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押韵。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5.老师检查并指导学生的初读状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出示词语卡片: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艘”是平舌音,出示“军舰”的图片,学生观赏。
老师相机指导识字:艘、舰都和船有关,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舟字旁。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出示词语卡片:稻田、花园,指名学生认读,留意正音,“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出示词语“一座石桥、翠竹、一群飞鸟”,指名学生认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小节。
出示词语:队旗、铜号、红领巾,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领”“铜”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5)出示“队旗、铜号”的图片,老师简洁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学问。
6.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出节奏。
7.再次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认知贯穿
1.巩固识字:
(1)老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汉字的,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有没有见过这些汉字。
(3)在学生视察沟通的基础上,老师适当指导:本课生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记住它们。如:帆、艘、舰、稻、园、铜等。
2.再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激励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小节主要描写了什么。
(2)指名学生沟通,老师适当小结:第1小节描写的是港湾的景色,第2、3小节描写的是田野的景色,第4小节主要写的是一群少先队员。
3.老师配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图片,学生观赏。
4.老师适当小结:本课生字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桥、队、旗、铜、领”这几个字在书写时要留意左窄右宽,“群”左右相称;“号”字中间一横要略长,“园”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园、群、领、号,学生视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察进行指导,强调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态。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
3.老师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场景歌,小挚友们肯定会发觉里面藏着更好玩的学问。
二、巩固提升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这个场景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2)老师出示港湾场景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激励学生与同桌轻声沟通自己看到的景物。
(3)学生轻声朗读,自主完成填空后轻声读一读。
(4)指名学生沟通,依据学生的沟通老师质疑:同样是表示船,为什么用了不同的词?
(5)学生思索、视察图片,进行沟通,老师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小结:“艘”一般用来表示体型较大的船只,如“一艘军舰、一艘舰艇”;而“条”则表示小船,如“一条帆船、一条小舟”。
2.学习第2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让他们说说假如要为这一小节配上插图,图上会画些什么。
(2)激励学生轻声读读每一个短语,边读边想象,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指名学生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词语,使表达完整、清晰。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一方鱼塘”与“一个鱼塘”有什么不同;“一行垂柳”与“一棵垂柳”有什么不同。
(5)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小结:“一方鱼塘”强调水塘的面积比较大,说起来更文静;“一棵垂柳”表示只有一棵柳树,“一行垂柳”表示沿着河岸边有很多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