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可借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底世界》第2课时教学设计
如东县实验小学 徐蓉蓉
一、教材简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与本单元《恐龙》、《 槐乡五月》、《日月潭的传说》三篇课文一道,重点介绍自然景观及科学常识,意在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和矿产,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声音富有兴趣。一方面,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具备自主阅读的初步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大海兴趣浓烈,但由于年龄较小,加上生活阅历较浅,对海底动物、植物了解较少,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基本上没有感性认识,难以通过文本建立起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表象。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2~6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并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3.通过体验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焕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拟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
六、教学准备
普罗米修斯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制白板课件,多媒体投影机、音箱、视频展示台等。
七、教学策略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引领学生打通生活经验、亲近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本课教学注重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生动形象地展示与海底世界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学习资源,优化学习情境,丰富学习材料,拓宽学生知识,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支撑,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和思维等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与家乡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八、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猜想图片
引入课题
1.猜图揭题
聚光灯出示图片:海底一角。
组织猜图: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你们继续畅游海底世界。
图片验证:逐步放大聚光灯,呈现出完整的海底世界图片。
揭示课题并板书:海底世界。
2.复习回顾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件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回答问题
齐读语句
回答问题
上课伊始,教师先利用白板课件中的方形聚光灯出示海底世界的“冰山”一角,再逐步放大聚光灯呈现出完整的海底美色并揭示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海底世界和学习本课的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更有效地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
师生互动
体验声音
提问并出示要求:海底世界的景色到底奇异在哪儿呢?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并交流。
A.海底宁静
1.播放视频:波涛汹涌的海面和宁静的海底。
2.出示文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3.指导朗读:多奇特的画面呀,你能读好它吗?
B.海底静中有声
1.提问: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景色奇异?
2.出示文字:课文第2小节关于声音的句子。
3.提问:怎样才叫窃窃私语?谁能用“窃窃私语”造句?
4.提问:除了这些声音,海底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
5.播放视频: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6.句式练习: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7.出示语句: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8.提问:它们在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时发出声音,仿佛在说什么?
9.指导朗读:你们喜欢这些描写声音的句子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范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10.总结: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有了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变得还真热闹。这样的海底世界还真是(景色奇异)!
自由朗读课文第2小节,边读边画语句。
有感情地朗读
汇报交流
找出象声词,模仿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