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宗教.ppt

发布:2016-12-19约8.0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而在这以前,男孩女娃都只穿麻织的长布衫,而不穿裤子、裙子的。女孩子的穿裙礼开始时,家人先让姑娘一只脚踩在猪膘肉上,一只脚踏在盛了稻谷的竹箩上,右手握锡子、串珠、耳环等装饰品,左手捧麻纱、麻布,以示从此有吃有穿,能纺善织,生活幸福。   这时,手捧裙子的祖母,先把裙子在女柱上挂一挂,表示家门又有了顶梁柱、再往房门上摔打几下裙子,以示打掉了不洁和邪秽,并向孩子说些祝福的话。随后,母亲为女儿脱去旧的麻布长衫,为她穿上新上衣和美丽的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 男穿裤女穿裙——摩梭人成年礼 姑娘穿上新衣裙后,巫师达巴为她向祖先神灵和灶神祈福,并把一根作为吉祥之兆的羊毛绳,拴系在姑娘的颈脖上。待仪式结束后,再将这根羊毛绳挂于神龛上的木棍上。对此,有人认为,羊毛绳能将少年拴住,长寿不老。另一说则认为,羊毛绳是羊的象征,这是要她永远不忘以游牧放羊为生的祖先。 摩梭人中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远古时期,人与动物杂处一起,但都没有固定的寿命。后来,天神要给动物规定岁数了。天神是在午夜喊岁数的,谁答应了便把这岁数给准。   天神第一次喊1000岁时,动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在放哨的雁鹅听见,它答应一声,便可活千岁。 第二声喊100岁,让水鸭听见领去了。第三声喊60岁,让狗答应领受了。直到天神喊13岁时,人才惊醒应诺。但只有13岁,太少了,他求得天神的允诺,与狗换了岁数。于是,人从此便不打狗了,还要每天给狗喂三顿饭。 就我国汉族民间的丧葬仪式而言,表面上看,是对死者从阳世转入阴世的一种送别,是幽明转换的一种标志,但它更多的是对死者生前社会的一种展示,是对当地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的一种强化仪式。 (三)葬礼 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生相对应,许多民族或文化中还在宗教信仰的观念中构筑了个人孕育、诞生、成长、死亡的图式,这可称为观念的人生史。佛教文化所构筑的观念人生史认为,人类个体的一生分为三段,即“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三、观念的人生史 一、复振运动 复振运动也称“复兴运动”,是指通过向一种文化注入新的目标和新的生命,以拯救该文化的一种努力。复振运动主要发生在殖民地文化中。 第四节 宗教的变迁 (一)船货崇拜 船货崇拜一词,普遍流行于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原意是描述自1935年以来流行于该地区的千禧年运动,即相信千禧年将因死者之灵携带大量的船载货物归来而开始。货物将分配给参加此运动的所有人及其附和者。后来这一名词被广泛用来指西南太平洋地区各种反欧洲人的运动。 (二)鬼舞教 19世纪美国土著宗教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是“鬼舞教”,又称“弥赛亚狂热”。 (三)仙人掌教 所谓仙人掌教,是一种混合了不同信仰成分的宗教信仰,它既有古代印第安人的信仰,也有现代基督教的成分:即基督教神学的博爱、慈善、宽恕,加上古代印第安人的仪式和印第安人想通过个人见到神灵显现获得权力的欲望。 (一)工业化社会中的宗教复兴 工业化社会中的宗教复兴,指的是传统宗教内部新教派的出现,其特点是新出现的教派在信仰、组织结构和教义仪式等方面,并未完全脱离其母体,只是对其母体各方面的运行状况不很满意,故另立山头,提出一些更为激进的主张,采取一些相应的行动,以达到恢复其宗教原初本性的目的。这一类宗教,我们现在通常称其为宗教原教旨主义教派。 二、新宗教运动 (二)宗教的创新 宗教的创新,指的是在传统信仰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信仰,或所创造的信仰与传统宗教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根据这些宗教对待现实社会秩序的态度,可将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否定或敌视态度对待现实社会,人们现在称之为邪教。第二类是以肯定的态度对待现实社会,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各方面的成功。第三类是专注于自身灵性的修炼,强调与世无争等。 学术界也有人根据新宗教的活动类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特点,把它们划分为避世型、救世型、自救型、罪恶型等类型。 * * * * * 第九章 宗 教 第一节 宗教信仰的历程 一、泛灵信仰与泛生信仰 (一)泛灵信仰 泛灵信仰,也称“万物有灵观”,是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有泛灵的观念,即人们从对影子、水中的映像、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人的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