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政治必修四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

发布:2017-04-05约1.4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工人们按设计图在三峡建成了三峡大坝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P43 主体 对象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 1、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都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实践具有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意识的作用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1.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能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2.在改造社会过程中,人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组织等等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和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社会中的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猪孩”“狼孩”能进行实践活动吗? 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离开了社会的人不会产生意识,也就无法实践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回到本框题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经过一条湍急的小河,,由于不知道河的深浅而不敢过河,它问老牛水深不深,老牛说水才刚能淹没小腿,能趟过去;’正当它准备过河,一只松鼠却阻止了它,说水很深并且自己的小伙伴昨天才刚淹死在这条河里。小马不知如何是好 小马回到家里问妈妈怎么办,妈妈说:“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深浅”,于是小马回到河边,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才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能够获得对世界的各种认识,来自于各种实践活动 有人认为,老牛和松鼠都告诉了小马水的深浅,这也会让小马形成一定认识,而这个过程小马并没有实践,因此要获得认识并非都需要实践,认识的来源可以不是实践,这种看法对吗? 实践获得的认识,被称为直接经验 未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称作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本身最开始被获得也一定源于实践,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说法并没有问题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池的短板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生物电池、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一大批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许多厂家推出了快充技术,从另一个角度缓解智能手机电池容量不足的状况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FAST的制造 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吃一堑,长一智 阅读P45庄子的说法,你认同他的说法吗?是非能够说清楚吗?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具有真理性,是指是认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不能用另一种认识证实 客观自己也不能回答 必须把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 实践就是将主观于客观结合起来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 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为实践服务 科技成果转换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