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8年级数学下册《10.7相似3角形的应用》学案.doc

发布:2017-05-19约2.8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学案 学习目标 A、了解中心投影的意义,通过测量活动,综合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的理解. 、通过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究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并运用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运用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当你乘车沿一条平坦的大道向前行驶时,你会发现,前方那些高一些的建筑物好像“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一些的建筑物后面去了。这是因为 ( ) A.汽车开的很快 B.盲区减小 C.盲区增大D.无法确定 2、数学是教人学聪明的学问,学数学最重要的是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测量不能直接到达两端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时,经常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3、已知,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m.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 (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 下的投影长为6m,请你计算DE的长. 二、新课 (一)、情境创设: 夜晚,当人们在路灯下行走时,你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P114如图10—31,影子越变越长了?你能说明理由吗? (二)、探索活动 组织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2、设计操作、实验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到与平行光线的照射不同,在点光源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不成比例. 例1在例1的解答中,“由AB∥CD,得△ABF∽△CDF”、“由AB∥EF,得△ABG∽△EFG”,实际上用到了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由于这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在实际的应用中用途较广,学习时应结合实例向学生说明. 在本章之前,要说明线段或角 相等,往往是说明它们分别与 第三个量相等,通过“等量代换” 得到所需的结沦.在说明线段成 比例时,只要将“两线段的比” 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样可以通过 第三个比代换.如,在例1的解答中, 由“=”,“=”就是通过第三个比来证明结论的. 例2、 例3、如图,为了测量水塘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可以看到的A、B的点E处,取AE、BE延长线上 的C、D两点,使得CD∥AB,若测得CD=5m, AD=15m,ED=3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 课本P116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1)了解中心投影的意义; (2)通过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探究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并运用中心投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了测量路灯(OS)的高度,把一根长1.5米的竹竿(AB)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子(BC)长为1米,然后拿竹竿向远离路灯方向走了4米(BB‘),再把竹竿竖立在地面上, 测得竹竿的影长(B‘C‘)为1.8米,求路灯离地面的高度. 七、布置作业 课本P118~119 习题10.7 第4、5题 课外作业《数学补充题》P71~72 10.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 作业; 一、选择题 (A)1.晚上,小华出去散步,在经过一盏路灯时,他发现自己的身影是 (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A)2.如图,路灯的高为8 m,身高1.6 m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 m的点A处,沿AO所在的直线行走14 m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 ( ) A.增大1.5 m B.减小1.5 m C.增大3.5 m D.减小3.5 m (A)3.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下的B处走到C处时,测得影子CD的长为1 m,继续往前走3 m到达E处时,测得影子EF的长为2 m,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 m,那么路灯A的高度AB为 ( ) A.4.5 m B.6 m C.7.2 m D.8 m 二、填空题 (A)4.如图,公园内有一个长5米的跷跷板AB,当支点O在距离A端2 m时,A端的人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1.5 m.那么当支点O在AB的中点时,A端的人下降同样的高度可以将B端的人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