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106 位似图形》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6位似图形》学案
学习目标
A、了解位似图形的意义,能根据位似图形的特征,将一个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B、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C、从具体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 点 能根据位似图形的特征,将一个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难 点 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中,有时会从一枚指纹来确定罪犯的身份,最终破案。借助放大镜可以将它放大,保持形状不变。再如微型胶卷所拍摄的照片就是把实物缩小,保持形状不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例子吗?如 等。
2. 经过不同位似中心将同一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试问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能否也是位似图形?谈谈你的看法。
3.如图,已知ΔABC,过点O引OA并延长到A1,使OA1=2AO,请画出ΔA1B1C1,使ΔA1B1C1 ∽ ΔABC。
二、新课
(一)、情境创设:
情境1:在玻璃片上画一个四边形,用点光源将四边形投影到墙面或白纸上.
问题1、保持玻璃片与点光源间的距离不变,改变玻璃片与墙面(或白纸)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你能用这个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吗?
说明:用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实验活动,引入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新方法,并为进步研究位似形做好铺垫,设计问题1、2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图形变换与同学们已掌握的翻拆平移、旋转的不同.
(二)、探索活动
1、将“情境”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已知点O和△ABC,画射线OA、OB、OC,在OA、OB、OC上分别取点A/、B/、
C′,使===2,画△A/B/C′.
2、探究△A/B/C′与△ABC的特征.
问题1:△A/B/C′与△ABC相似吗?
说理:因为:==2,∠A/OC′=∠AOC,所以△OA/C∽△OAC,
所以==2,同理:=2,=2,所以:==
所以△A/B/C′∽△ABC.
问题2:△A/B/C′与△ABC。
说明:通过“实践”思考活动,不但使学生认识了位似形,而且同时给出了位似形的有关性质:(1)两个位似形一定是相似形;(2)各对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3)各对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的比等于相似比.
三、例题学习
例1、选取适当的比例,将课本图10--26①中的图形放大.
例2、选取适当的比例,将课本图10--26②中的图形缩小.
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者要帮助学生①是选择适当的位似中心;②是分清各点的联系.
例3、阅读并回答问题:在给定的锐角△ABC中,求作一个正方形DEFG,
使D、E落在BC上,F、G分别落在AC、AB边上,作法如下:
第一步:画出一个有3个顶点落在△ABC两边上的正方形D/E/F/G/。
第二步:连结BF`,并延长交AC于点F;
第三步:过F点作FE⊥BC交AB于点E;
第四步:过F点作FG∥BC交AB于点G;
第五步:过G点作GD⊥BC于点D。
四边形DEFG即为所求作的正方形DEFG。
根据以上作图步骤,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所求作的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在△ABC中,如果BC=10,高AQ=6,求上述正方形DEFG的边长。
四、课堂练习:
课本P111【尝试】第1、2题
五、小结与思考
(一)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思考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AB上的任一点,过E作EF∥AD交BD于点F,过F作FG∥CD交BC于点G。EG与AC平行吗?为什么?
六、中考链接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四边形ABCDE的位似图形,使得新图形A1B1C1D1E1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O 。
七、布置作业
课本P112 习题10.6 第1、2、题
课外作业《数学补充题》P68~69 10.6 图形的位似
一、选择题
(A)1.如图,三个矩形中相似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没有相似矩形
(A)2.如图,△OCD与△OAB是位似三角形,则位似中心是 ( )
A.点A B.点C C.点O D.点B
(A)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位似图
显示全部